《中學生如何說好口語》研究報告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對于一個英語學習者來說,“說”與其它能力的提高和發展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它既是學習語音、語法、詞匯、句型、課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此,筆者就這一問題作一探討。
一、引言
《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其中側重培養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在大綱中多處強調教師要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強調英語課是實踐課。從大綱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有必要對學生“說”的能力加以培養。
二、中學生“說”的方面存在的障礙
首先,表現在“不敢說”,即不敢“開口”。何為“開口”?開口是中學生學習英語要過的第一關,也是最關鍵的一關。開口包括發音、拼讀、朗讀、基本句型操練和簡單的問答。“開口難即學生想說但說不出來或說不明白,不知該從何說起,也就是其不能將思維直接轉化為言語,不能做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的”怕羞“心理,怕”出洋相“,所以不敢說,不常說,就越怕說,從而造成惡性循環;二是缺少說的訓練,回答問題很少用英語來表達。
其次,表現在“不愿說”。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表現為年級越高越不愛說英語。究其原因,除了說的基礎沒有打好之外,隨著教材難度的加深,句子結構漸漸復雜起來,語法知識也沒有以前那么簡單,再加上受舊教材的影響和高考的壓力,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解題方面,很少甚至沒有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這種應試教學使學生主觀上對“說”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覺得“不說”對其學好英語并無多大影響,于是自然就“不愿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