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6教學反思 篇1
教學反思
習作6要求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文具,能寫出文具的特點和用途。文具與學生朝夕相處,可以說相當熟悉。但司空見慣的物件不一定能寫好,因為文具太尋常不過,不如玩具對學生有吸引力,要寫得比較生動,且有一定具體的內容,并非易事。
指導課上,我在引導同學們研讀教材例文時,花了不少時間,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例文在寫法上一些可供借鑒的地方。如通篇采用第一人稱“我”自述的形式;把文具外形比喻成其他事物;有條理地表達:先寫樣子,再寫作用,最后點出主人的喜愛之情,等等。
因為不放心,也為了進一步降低習作難度,展示整個寫作思路,我以一桿普通的帶橡皮頭的“中華牌”鉛筆作道具,一句句點撥,生說我寫,學生口述有困難時給予恰當的提示,自我感覺收效不錯。有的學生口述的句子比我預設的要精彩。比如在介紹鉛筆一端用來固定橡皮頭的鐵箍時,開始我只想誘導學生寫出“我的頭部包著一圈鐵皮”這樣的句子就行了,結果朱磊同學繼續說了“像古代大將軍的頭盔”一句,聯想不可謂不豐富。
遺憾的是,批改完全班習作,我擔心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套用教材或我在黑板上范文的語言和結構。范文開頭是“我是一桿普通的鉛筆”,于是有人寫“我是一瓶普通的墨水”、“我是一盒普通的筆芯”,毫無創新可言;范文結尾是:“小主人每次寫完字,都把我裝進文具盒,讓我放松放松”,有人照葫蘆畫瓢,這么寫:“小主人每次擦完錯別字,都把我裝進書包,讓我休息休息” 。思維產生了可怕的定勢,語言跳不出陳舊的窠臼,這是不好的苗頭。盡管我心里明鏡似的清楚,小學生習作起點要低,仿寫套作是正常的,無須大驚小怪。可像上面僅改動幾個字的模仿練筆,讀來實在是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