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導游詞 篇1
進入博物館前須登上29臺階,它象征著涼山從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館建成的1985年間29年的奮斗歷程。博物館門前有一座雕塑,名?"涼山之鷹,他是彝族歷史上的一位英雄支格阿龍,是一位和后羿一樣的英雄。
第一個展廳是序廳,包括涼山的地理概貌、涼山彝族的來源及涼山的歷史沿革幾個部分。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總面積六萬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xx至2500米,總人口380萬,其中彝族160余萬,另外還有漢、藏、回、傈傈等十四個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它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是一種古老的音節文字。據記載,涼山彝族的主要來源是70年代以前,由云南昭通一帶遷入的古侯、曲涅兩個部族繁衍而來。除此之外,最早有戰國時期氐?"旄牛種的南遷,中期有唐朝時南詔的烏、白二蠻的北遷,后期有明清時由云貴渡江而來的部族。自秦朝開始,歷朝歷代均在涼山設置郡、縣,涼山還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個展廳介紹的是社會生產力,從這里陳列的大量實物及圖片可以看到,涼山彝族地區的生產力十分低下,耕種還屬于原始的刀耕火種。社會分工還十分模糊,畜牧業和手工業都還未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商業也還處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階段。
接下來的展廳介紹的是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奴隸制的社會形態在涼山持續了二千多年,森嚴的等級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據血緣關系,所有社會成員被分為五個等級,即茲莫、諾合、曲諾、嘎加、嘎西,這些名稱都是彝語的音譯,都有各自的含義。茲莫,在彝語中是權力的意思,漢語稱之為土司,是受朝廷冊封的官員。諾合,彝語中是黑色的群體的意思,漢語稱之為黑彝。這兩個等級都是貴族階層,屬于統治階級。曲諾、即白彝,屬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屬于奴隸階級,他們毫無人身權利,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象牲畜一樣可以被任意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