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跳繩的教案 篇1
一、 概述
跳繩是一項對學生身體發展非常有價值的體育活動,本課是以短繩為主線,把短繩、長繩有機地聯系起來而設計的。它是校本課程實驗開展近一年來,對一些練習方法、學習方式、組織形式、課程資源開發成果的一次檢驗,也是通過跳繩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意識,發展彈跳、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提高技能的一個縮影。
二、教學目標分析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嘗試利用短繩進行各種身體練習和游戲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掌握1—2 個玩繩的方法;在掌握玩繩的基礎上,進行跳躍活動和各種玩繩比賽的游戲;在活動中能與人合作,相互學習并能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練習。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一年級學生,通過了小學階段的學習,對繩有關的游戲和練習方式都有較強的認識。跳繩方面,基本的正搖跳,一帶二向前搖跳等技術動作,長繩的雙人搖跳、多人搖跳等技術動作有較好的基礎。大部分學生具備了向較高一層次難度發展的條件。比如:多繩交叉跳,長繩短結合跳,雙長繩,十字繩跳等,這些技術動作學生都有較濃的興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目標教學法:根據教學目標,在各個環節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和實踐,在相應的環節里面,通過學生的探索變出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練習內容,使學生在合作、創新的過程中享受成果。
主題教學法:設定教學方法,圍繞所設主題進行選擇內容,在活動中突出主題的特征。如:本課雙繩變變的游戲。
游戲教學法:根據目標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重組、創設游戲,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達到多種目標。如:雙繩變變、十字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