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理念
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建議: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利用早讀等時間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少數民族的資料。讓學生對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些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了解民族小學特點。
1、自由讀課文,并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教師相機出示詞語:坪壩 絨球花 傣族 景頗族 阿昌族 德昂族 絢麗多彩蝴蝶 孔雀舞 摔跤 山貍鳳尾竹 搖晃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思考:民族小學和我們的學校有什么不同?
a、他們的學生來自各個民族,他們的習慣、穿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