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蝸�!方贪� 篇1
一、設計意圖
幼兒美術領域的手工教育目標中指出:能大膽地塑造和制作多種平面的、立體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圍環境和進行游戲活動;體驗手工活動的樂趣,能積極投入手活動;初步嘗試不同手繪畫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結合我園目前的美術課題,考慮到中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在中班開展了編織活動。
蝸牛是日常生活中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動物,取材于大自然,貼近幼兒生活。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編織的基礎上讓幼兒嘗試創造性地來制作小動物,讓幼兒體驗編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資準備:
各種編織好的繩子若干,蝸牛范作一幅
2、經驗準備:
幼兒已經初步學會交叉編織的技巧。
活動目標:
1、技能目標:
引導幼兒用編織好的3股毛線順著繞圈,并做好粘貼。
2、情感目標:
培養幼兒有條理地操作,和耐心細致的態度。
活動重點:
學習用編織好的毛線順著圈纏繞并粘貼好。
活動難點:
能找到正確的位置纏繞毛線做為小蝸牛的殼。
活動流程:
設計意圖:
一、用編織完成的項鏈導入活動
1、向幼兒展示成品,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
2、引導幼兒討論蝸牛是怎么做成的。
師:你們喜歡這只蝸牛嗎?這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引導幼兒認識編織材料)
二、幫小蝸牛找殼
1、教師講述小故事,激發幼兒興趣
師:有只小蝸牛,它很糊涂,自己的殼都找不到了,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