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拍拍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2.豐富詞匯:“舉、轉、張開、握、藏”。
3.感受拍手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音樂光碟
2.日常生活中了解小手的作用,會玩小手游戲。
活動過程:
1.音樂游戲:小手在哪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完整地欣賞兒歌。
教師邊朗讀邊做動作,完整地朗讀兒歌。
提問:小手會做什么?
3.分段學習兒歌。
老師邊朗讀邊做動作,幼兒逐句模仿學習。
4.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1)用好聽的聲音跟著老師朗讀兒歌。
(2)進行個別朗讀和集體朗讀。
(3)兒歌表演。
提出要求:大家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一邊朗讀兒歌,一邊做動作。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年齡小,還處在口語發展的階段,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很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整個活動下來,幼兒的興致很濃厚,課堂的氛圍也很活躍。在這個活動的導入部分,我是以音樂游戲“小手在哪里”導入,加上前期的經驗作為鋪墊,幼兒在理解這首兒歌的內容時容易多了。再加上邊朗讀邊動作,幼兒更易于理解了兒歌內容,掌握詞匯:“舉、轉、張開、握、藏”等。
小手拍拍教案 篇2首先說一下我的設計思路。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而且小班幼兒喜歡簡單的動作來表現自己的身體器官部位,充分利用幼兒的這種好奇心,我設計了《小手拍拍》這首歌。正如綱要所言,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與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因此,此次活動來源于生活。小手拍拍這首歌是一首通俗易懂,節奏感強,且后面四句是由疊字組成的歌曲,歌曲具體形象的講述了用手指指出眼睛、嘴巴、耳朵、眉毛等部位。運用音樂的形式,讓幼兒更感興趣的去指認自己的五官。而它契合了指南中小班藝術領域中的一條要求:經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動作、表情和聲調。因此,這首兒歌適合小班幼兒。小班大部分幼兒已能夠完整的演唱短小的歌曲,但還不能準確的唱出長音,故而在本節活動乃至后期作為培養的重點。鑒于小班幼兒的思維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因此在活動中盡量讓幼兒通過體驗來獲取知識,即采用幼兒思考在前,教師示范在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