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運用小詩歌輔助生物課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啟迪。
1.新課導入詩教學設計中,新課的導語至關重要。有時運用小詩導入新課,既可導出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又能在新課一開始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牽引住學生的思維。例如,在講授“生物與環境”時,可運用古代詩人描述生境的優美詩句來導入新課,“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提出疑問詩有些詩歌中,涉及的生物學知識,其科學性不強,不夠嚴謹,有的甚至還有錯誤。課堂教學中,運用這些詩歌給學生提出疑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而且還能抓住問題的實質,積極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準確的生物學知識。例如,在講授“家蠶的一生發育變化”時,可運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名句,向學生提出疑問:難道是“春蠶到死絲方頸嗎?事實上是“春蠶絲盡沒有死”。再如,學生在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節時,教師可運用學生在小學學過的小詩《天天做早操》:“公雞叫,天亮了,早上空氣多么好。小學生,上學校,排起隊來做早操。”提出疑問:早上空氣真的多么好嗎?其實,經過生態學家近年的研究知道,早上的空氣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好,空氣最好的時刻應是每天下午15~17時。
3.理論形象詩這是一類將抽象的生物學理論知識加以形象化的小詩。例如,在講授嚙齒目動物鼠類有關傳播疾病危害人類的內容時,學生對舊社會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認識。這時,我們巧妙地運用了清代詩人師道南的《死鼠行》:“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鼠死不幾曰,人死如拆堵。晝死人,莫問數,曰色慘淡愁云霧。三人行,未十步,忽見兩人橫截路……”這首詩非常形象地描寫了當時鼠疫大流行時的悲慘景象,通過學習加深了學生對鼠疫的了解。
妙用小詩歌巧教生物學
語文教案-詩歌《春天》(精選12篇)
語文教案-詩歌《春天》 篇1
活動內容:欣賞詩歌—— 春天 (大班)
活動目標:1、理解詩歌的內容及詩歌中表現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課件,三本書,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1、聽著《春天在哪里》的音樂進活動室。
美麗的春天在哪里?美麗的春天還在春姑娘為你們帶來的這三本書里。
2、理解詩歌內容。
(1) 出示第一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彩色的書)猜
猜書里有什么?
(2) 出示第二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邊打開邊問)
誰在書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為什么笑了?
(3) 出示第三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邊打開邊問)
是誰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誰還會在春天里唱歌?
3、整體欣賞詩歌,看課件。
春姑娘真能干,還把這三本書寫進了一首好聽的詩歌里,我們一起聽聽。
4、欣賞詩歌 ,感受春天的美。
詩歌里說春天是三本書,是哪三本書?你最喜歡哪一本?
(1) 欣賞第一段后提問:你最喜歡這本書里的哪一句話?
(2) 春天還是一本會笑的書,我們一起看看(欣賞)。誰在
春天里笑了?還有誰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樣笑的 ?
詩歌五首(通用14篇)
詩歌五首 篇1
閱讀提示
本課選編古代詩歌五首。前三首是唐代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和《雁門太守行》都是古體詩,內容跟當時邊塞的生活、戰斗有關,也描寫了塞上風光,故又稱“邊塞詩”;《無題》是律詩,寄托了作者仕途苦悶的心情。后兩首是元散曲中的小令:《天凈沙·秋思》寫的是羈旅之思;《山坡羊·潼關懷古》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學習時,最好先背下來,再仔細品味;對詩中名句可作一點分析,領略其妙處。
掌握下列詞語,給加點的字注音:
控 裘 衾 置 掣 摧 看
闕 闌干 慘淡 云鬢 蓬山
青鳥 躊躕 黃金臺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無題 李商隱
相間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外國詩歌四首(通用2篇)
外國詩歌四首 篇1
《學習策略與測評》(粵教版第二冊)·新世紀出版社出版 華武仁 原創 6. (《致大海》《我一無所求》《底片》《黑八月》) 一、重點、難點與對策 《致大海》作于1824年。這一年,普希金遭到流放。在此之前,詩人曾打算偷渡出海,逃避流放,但沒有成功。寫這首詩,正體現著身處困境的詩人對自由的極度向往,表現了詩人在沙皇殘酷專制的現實面前,不屈不撓,追求理想的執著精神。奔放而自由的抒情,是《致大海》最重要的特色。這首詩用開闊的意象,澎湃的激情,擬人的手法,直抒胸臆的文筆,縱情抒寫大海。詩人對大海以“你”相稱,向大海傾吐自己的苦悶之情,借大海表達自己的理想向往。在這一對話過程中,詩人作為抒情主體,獲得一個壯闊如大海的抒情形象。整首詩氣勢磅礴,意境雄渾,詩情奔放,是一曲悲壯而凄美的自由頌歌。 《我一無所求》,題目為編者所加,體現了抒情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這是一首愛情詩,抒發了詩人對所愛的人一往情深卻一無所求的心意;詩歌含蓄、優美,用詞講究,意境輕柔。《底片》從小處著眼,以小顯大,以一個小小的“底片”為寫作對象,引發人深深的思考。《黑八月》抒寫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從前只愛光明日子,現在也愛如黑八月一樣的黑暗日子;詩歌意象鮮明突出,情感態度明確堅定。 學習重點: 1.領會本單元選編的幾位外國詩人的個性風格,感悟他們的詩情詩意。 2.初步認識中外詩歌的不同風貌。 學習難點: 理解“大海”這一詩歌意象;品味《我一無所求》中所體現的愛與美;把握《底片》一詩富有哲理和思辯的詩意;感悟《黑八月》所呈現的寬厚的人生胸襟。 學習策略: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受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情感,了解外國詩歌的一般特點。學生可借助網絡平臺,作一點課外延伸,進一步感受中外詩歌的不同特色。 二、基礎與能力訓練 (一)基礎知識 1.下面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閃爍shuò 絮xù 語 迷惘mǎng 喑yīn 啞 B.峭qiào 壁 倔jué強 喋dié喋 薄bó 霧 C.柔嫩nèn 嗡wēng 嗡 濕shī 婆 釧chuàn 鐲 D.體諒liàng 寂jì 靜 一摞luó 啜chuò飲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在下鄉體驗生活期間,他住在一間風雨飄搖的土屋里,衣著打扮也很土氣,儼然一位典型的鄉巴佬。 B.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釋放了被他們扣押的三名以色列人質,可以色列卻投桃報李仍然對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實施了暗殺行動。 C.李華這次全市統考獲得了第十名的好成績,非常高興,回家的路上一蹦一跳的,步伐猶如蜻蜓點水一般輕盈。 D.希望某些領導人少說些空話,多干些實事,真正為社會弱勢群體謀福利,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 3.下列各句中,語意明確的一句是( )(2005年全國Ⅱ) A.印度洋海嘯發生后,中國政府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對外救援行動。 B.今天老師又在班會上表揚了自己,但是我覺得還需要繼續努力。 C.祁愛群看見組織部新來的援藏干部很高興,于是兩人親切地交談起來。 D.因患病住院,83歲高齡的黃昆和正在美國的姚明沒能到場領獎。 4.下面對本單元詩歌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致大海》的詩人獨自徘徊于大海的岸上,領略她的“黃昏時分的幽靜”、“任性的脾氣的發作”、時而庇護漁人時而讓漁船覆沒的“喜怒尤常”——所有的一切,都是詩人的奔放自由性格的折射。 B.《我一無所求》用優美的文筆寫鄉間的生活小景,詩中呈現著各種美麗而恬靜的畫面。富有畫面感和色彩感是泰戈爾抒情詩的一大特點。 C.《黑八月》描寫的雨季應該是非常漫長、晦暗的,但是詩人卻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語言來敘說,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對人生寬厚的接納,反映出一種生活的厚實感和韌性的生命力。 D.《底片》在內容和形式、現象和本質、單一和多樣等等方面形成了一種張力,因此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在表現方法上,本詩采用了白描、獨白的方式。 5.對下列有關《致大海》詩句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樣東西/它曾使我的心靈為之震驚”,這里的震驚是指拿破侖對俄國的征伐事件。 B.“另一個天才,又飛離我們而去/他是我們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這里表現了詩人對投身希臘革命的詩人拜倫的崇拜。 C.“正象你一樣,他威嚴、深遠而陰沉/他像你一樣,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這是贊美拜倫,更是贊美大海。 D.“到處,人們的命運都是一樣:/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得非常嚴密。”這幾句詩表現了詩人對沙皇統治現實的失望。 6.下面是某中學對一個班46名學生心態所作的調查,請用一句話對下列調查作出結論。(不超過10個字) ①你最值得高興的事情是什么?18人選答“找到一個好朋友”,14人選答“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②你最大的苦惱是什么?17人選答“沒有知心朋友”,13人選答“不被別人理解”。 ③你受委屈時向誰訴說?29人選答“朋友”,17人選答“獨自忍受”。 ④你對家長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選答“該自己做的事讓自己做主”,16人選答“感情上的理解”。 答: 7.仿照下面的一首小詩,續寫一節詩,要求使用比喻的手法,句式和例句相同。 情是 仿寫:情是 跳蕩的火焰, 熾熱鮮艷, 令人陶醉。 但若不添柴加木, 火焰就會熄滅。 8.文學常識填空: ⑴普希金是 (國別)杰出的詩人,他的作品被稱為“ ”。詩體小說 是其代表作。 ⑵出生在 詩人 是推薦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13年,他因創作了詩集 而榮獲諾貝爾獎。 (二)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9~14題。 我一無所求 泰戈爾 我一無所求,只站在林邊樹后。 倦意還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潤在空氣里。 濕草的懶味懸垂在地面的薄霧中。 在榕樹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擠著牛奶。 我沉靜地站立著。 我沒有說出一個字。那是藏起的鳥兒在密葉中歌唱。 芒果樹在村徑上撒著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飛來。 池塘邊濕婆天的廟門開了,朝拜者開始誦經。 你把罐兒放在膝上擠著牛奶。 我提著空桶站立著。 我沒有走近你。 天空和廟里的鑼聲一同醒起。 街塵在驅走的牛蹄下飛揚。 把汩汩發響的水瓶摟在腰上,女人們從河邊走來。 你的釧鐲叮當。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漸逝而我沒有走近你。 9.“我一無所求”的標題為編者所加,你認為加合理嗎? 答: 10.“倦意還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潤在空氣里。/濕草的懶味懸垂在地面的薄霧中。”幾句 詩中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效果如何? 答: 11.詩歌用優美的文筆寫鄉間的生活小景,詩中呈現著各種美麗而恬靜的畫面。請自選角度對這一畫面作簡要評述。 答: 12.“我沒有走近你”在詩歌中重復兩次,請分析其“重復”的原因? 答: 黑 八 月 沃爾柯特 這么多雨水,這么多生活,正如這黑八月 腫脹的天。我的姐妹——太陽 在她的黃房間里抱窩不出。 …… 所以當你——我的姐妹 重新出現,用你體諒的眼 和繁花的額分開雨的珠簾, 一切都會同往常不一樣了,真的 (你看,他們不讓我如我所愿地 愛),因為,我的姐妹呀,那時 我將已學會愛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樣。 愛黑的雨白的山,而從前, 我只愛我的幸福和你。 13.這幾節詩歌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歸納正確的一項是( ) ①夸張 ②呼告 ③比喻 ④反復 ⑤比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4.理解下面詩句的含義。 ⑴這么多雨水,這么多生活,正如這黑八月/腫脹的天。 答: ⑵我將已學會愛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樣。/愛黑的雨白的山,而從前,/我只愛我的幸福和你。 答: (三)課外拓展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5~20題。 啊,向陽花① 布萊克② 向陽花啊!你等累了吧, 你計數著太陽的步伐; 你渴望甜蜜的,黃金的住處, 作為一生旅途的歸途。 青春在那里懷著熱望而消亡, 蒼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紅妝, 從他們的墳墓中急起追往, 我的向陽花所向往的地方。 (朱維之譯) 【注】①詩歌預言了人類社會的更新,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和向往。②威廉·布菜克(公元1757年一1827年),杰出的英國詩人和畫家。 15.詩里的“向陽花”是 的象征。“你等得累了吧”,是對 的真實寫照。 16.“青春在那里懷著熱望而消亡”一句詩用了 修辭方法,其作用是 。 17.詩歌全文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從詩意表達“顯”與“隱”的角度,比較一下詩歌前后兩節表達的特色? 答: 。 明天,天一亮…… 〔法〕雨果 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色, 我就動身。我知道你在跂望。 我行經森林,我行經山澤, 我再不能長此天各一方。 我注視著思念踽踽地走, 什么也不聞,什么也不見, 懷著憂心,倚著背,交*著手, 白晝,我覺得如同黑夜一般。 我不看直下江流的遠帆, 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 幾時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 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 (聞家駟 譯) 18.明明是詩人自己渴望早一點見到女兒墓,詩人卻說“我知道你在跂望”。為什么? 答: 19.“我注視著思念踽踽地走”,這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答: 20.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女兒的深切思念。試結合詩句具體分析詩人是如何表達的? 答: 三、課后反思 讀《致大海》,要了解大海這一意象的本質特點。它自由奔放、任性不屈;而且大海也是壯美的;拿破侖與拜倫在詩中以其各自經歷豐富了大海這一意象的歷史感。不僅如此,對于詩人那顆渴望自由的心又因不能投入大海懷抱而惆悵時,大海則被視為詩人的知己,聽其傾訴心曲。可見詩人將大海的形、影、聲、光組成自由的頌歌。在泰戈爾的詩作中,愛與美是最重要的兩大主題。《我一無所求》,乍一看似乎在向某一位清晨擠奶的姑娘表明著心意,事實上表達的卻是一種宗教的情緒。這種從有限到無限,有限與無限相統一的美的信仰集中表現在《我一無所求》的精神追求中,其最終的滿足和歸宿都是美的體驗。《底片》作者在描寫這些客體時,并不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又不介入,采取超然的態度,她對所描寫的主題既深切關注,又保持了一定的距離。而且往往被自嘲、幽默、譏諷等所沖淡和掩蓋。在表現手段上,希姆博爾斯卡采用提問和對話的方式會提出一些極富哲理性的問題,她的詩歌語言也極富個性,明白如話而又含義深奧,帶有警句和格言的意味,令人回味無窮。《黑八月》比喻新奇,貼切,豐富,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用“黑色”來修飾“八月”,來喻指生活中的挫折、困難,“一摞菜盤從天上摔下來”比喻雷聲,用“山嶺冒煙像口大鍋”來喻指現實情況的糟糕,貼合生活實際,而又給人以“陌生化”的感覺。 讀這些詩歌,要找準切入點,切忌泛泛而讀,泛泛而論。也可跟同類中國新詩比較,意象的選擇,詩意的開掘,手法的運用等等,可比之處甚多,在比較中提高自己對現代詩歌的感悟能力。 課外閱讀鏈接: 《外國詩歌選》 主編:湖南省外國文學研究會 《世界名詩鑒賞金庫》 主編:許自強 【參考答案】 6. (《致大海》《我一無所求》《底片》《黑八月》) (一)基礎知識 1.C(A惘wǎng;B薄báo ;D摞luò)。2.D(A“風雨飄搖”形容社會形勢很不穩定,早已失去其本義。B“投桃報李”比喻友好往來,與句意明顯不符。C“蜻蜓點水”比喻做事不深入,屬望文生義。D“站著說話不腰疼”為群眾口頭熟語,指不了解對方真正的情況而空發議論,用在此處貼切)。3.C.“很高興”有歧義,是“祈愛群”,還是“新來的援藏干部”?D.“因患病住院”有歧義,是一人,還是兩人?應改為“83歲高齡的黃昆因患病住院,姚明正在美國,二人均未能到場領獎。”)4.A(“詩人的奔放自由性格的折射”一語不確,應為“大海的奔放自由性格的寫照”)。5.A(這里的震驚不是拿破侖對俄國的征伐事件,而是指拿破侖的人格魅力和氣魄)。6.中學生渴望溝通和獨立。7.靈動的清流/輕盈清澈/令人驚嘆/但若不流動/清流就會成為死水 8.⑴俄國 俄羅斯生活百科全書 《歐根·奧涅金》 ⑵印度 泰戈爾 《吉檀迦利》 (二)課內閱讀 9.用“我一無所求”作為標題很好。全詩表達了對純真、和諧的鄉間愛情的崇尚和追求,也是詩人對純真、和諧的人生的崇尚和追求的詩化。“我一無所求”,不是什么都不“求”,而是更突出了追求的唯一、執著。如此看來,以“我一無所求”為題,更好凸現了詩人的創作傾向與詩作的主題。(也可提出不同意見,言之成理即可)10.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倦意”黎明的眼“濕草的懶味”等語匯,不僅真切呈現了黎明時的情景,且把無情的自然萬物變得富有人情味,很好折射出了“我”內在情感。11.一幕生活小景,發生于鄉間恬靜的榕樹下。從景觀的動與靜的角度看,這里有靜的自然景觀和動的人的景觀。清晨,鄉村的一切仍帶著黎明時分的倦意,濕潤的空氣,薄霧中的嫩草,芒果樹在村徑上飄灑著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飛著。就在這樣的情景中,“我”提著空桶子,看著“我”的女人擠牛奶。這是一幅近乎靜態的美麗的圖畫。遠處,濕婆天的廟門開了,朝拜者開始誦經;汲水的女人從河邊走來,水瓶里發出汩汩的聲響。這是動態的景觀。動態也罷,靜態也罷,這里只有客觀的描摹而沒有主觀的訴說。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交流是無需用言語的,一切自有一種和諧的空氣流溢于四周。詩人所要表達的愛,正融化于這幅鄉間美景之中,愛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當詩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時候,周圍的一切就莫不充溢著愛意。12.泰戈爾的詩歌著重刻畫人與自然、人與人、自然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景觀。“我沒有走近你”兩次在詩中重復,更是凸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自然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主題。13.C(詩中含夸張、比喻和比擬)。14.⑴一實一虛,以黑八月的雨水,來寫人事的紛雜。⑵這首詩描寫的雨季應該是非常漫長、晦暗的,但是詩人卻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語言來敘說,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對人生(哪怕的似黑八月的生活)寬厚的接納,反映出一種生活的厚實感和韌性的生命力。 (三)課外拓展 15.詩里的“向陽花”是一切渴望美好理想社會的人類精神的象征。“你等得累了吧”,是對人生苦苦探求理想的悲苦心情的真實寫照。16.擬人。 “青春在那里懷著熱望而消亡”,這里的“青春”本來是個抽象的觀念,詩人將它擬人化,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17.這首小詩的特色是借物言志,借向陽花向太陽的特性,展開了奇妙的聯想和對未來世界的神奇想象。(答“象征”亦可,只要言之成理)前一節詩明快、袒露,后一節詩隱晦、深奧,有神秘色彩。從全詩的中心思想看,詩意是鮮明易懂的。即抒寫詩人對人生美好理想的執著追求與向往,個人感受與大眾的心靈是相通的,既反映了詩人自己的內心愿受,又表現了人類對宏圖的追求,蘊含著巨大的鼓深力量。18.明明是詩人自己渴望早一點見到女兒墓,卻寫女兒在翹首待父。這種換位的寫法表明了詩人愛女兒之深。他永遠不肯相信女兒已死去,覺得女兒仍在盼著見他,這樣就寫活了父女間那份依依深情。19.“我注視著思念踽踽地走”,這一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內心抽象的思念化作具體可感的行動,這種寫法既新奇,又真實,恰切地表達了詩人急于趕路去見女兒的心情。20.第一節用“我行經森林,我行經山澤”表明路途之遠和趕路之急;第二節用“什么也不聞,什么也不見”表達用心之專一;第三節用“不看遠帆,不看彩霞”表示詩人之執著。這樣,那份急切、執著與專一的思念之情就被表達得真摯動人了。在詩人心中,女兒是光明和希望。失去女兒,就失去了一切。女兒已死,見不到她,詩人便無心去做任何事。所以,詩人說“白晝,我覺得如同黑夜一般”,這是表達詩人對女兒愛之深,思之切。
在學生的心田植上一棵綠色幼苗——《走,我們去植樹》詩歌賞讀(精選13篇)
在學生的心田植上一棵綠色幼苗——《走,我們去植樹》詩歌賞讀 篇1
在萬物萌發的春天,一切生機勃勃。身處于美好的春光里,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才不負于這大好的春色?詩歌《走,我們去植樹》以明快清新的節奏、具有行動號召力的語言向少先隊員發出倡議:“迎著和煦的春風,邁開輕快的腳步,親愛的少先隊員們,走,我們一起去植樹!”
關于這首詩的教學,應該關注這樣幾個方面:
一、詩歌意義的理解與領悟
讀懂一首詩,首先須領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意義內涵。在提到植樹的作用時,詩歌運用了一些形象的語言,如“綠色工廠”、“叫風沙乖乖低頭”、“讓鳥兒翩翩起舞”等等,這些言語表達的背后隱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只有大概理解了內在的科學道理,才有可能對詩歌的主旨作深一步的感悟。“感悟是建立在對文本材料閱讀感知的基礎之上的,掃清知性上的障礙,理解知識的意義,閱讀行為才有可能持續地走向深入。”語文學科本身包含的內容是豐富的,涉及到的學科也是多樣的,如何在實施過程中有效地體現,而不致講解了科學知識導致語文學科味的沖淡與弱化。筆者認為,應該以“語文的方式”解釋和表達,以保持語文的學科屬性。教學時,可以結合上下文,在具體語言環境里悟出答案,“片片樹葉都是快樂的音符/給我們送來清新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健康、幸福。”納故吐新,空氣循環,這些道理已經含蓄形象地予以表達了。當然,學生的經驗和知識背景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不少學生對樹木的環保作用已有所知曉,固沙蓄水,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也能說出一二。來自學生鮮活經驗的知識可以在課堂教學里加以放大,成為大家共知的事實,為學生讀懂詩歌作好鋪墊,定下前提。
大班教案:欣賞詩歌《春天》(精選16篇)
大班教案:欣賞詩歌《春天》 篇1
活動內容:欣賞詩歌—— 春天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及詩歌中表現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課件,三本書,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1、聽著《春天在哪里》的音樂進活動室。 美麗的春天在哪里?美麗的春天還在春姑娘為你們帶來的這三本書里。 2、理解詩歌內容。 (1) 出示第一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彩色的書)猜 猜書里有什么? (2) 出示第二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邊打開邊問) 誰在書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為什么笑了? (3) 出示第三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邊打開邊問) 是誰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誰還會在春天里唱歌? 3、整體欣賞詩歌,看課件。 春姑娘真能干,還把這三本書寫進了一首好聽的詩歌里,我們一起聽聽。 4、欣賞詩歌 ,感受春天的美。 詩歌里說春天是三本書,是哪三本書?你最喜歡哪一本? (1) 欣賞第一段后提問:你最喜歡這本書里的哪一句話? (2) 春天還是一本會笑的書,我們一起看看(欣賞)。誰在 春天里笑了?還有誰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樣笑的 ? 小池塘為什么笑? (3) 播發第三段。提問:你最喜歡聽書里誰唱的歌? 5、朗誦詩歌 (1) 讓我們完整地聽一遍這首春天的詩歌(再一次欣賞一遍),小朋友可以輕輕的跟念,集體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