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榮幸這次被評為明星小記者,心里十分激動,不管怎樣,這也離不開老師的幫助和同學們的支持。我以后會再接再厲,更加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晚報小記者團的未獲獎感言
我們晚報小記者團舉行了結營儀式,并為許多有突出表現的小記者頒發了各種獎項,像奧斯卡獎一樣,獲獎的小記者自然要驕傲地說出獲獎感言,可惜,老師自始至終都沒有念到我的名字,即使沒有獲獎的榮譽與驕傲,我卻仍有許多想要表達的感想,所以,我要在這里說一下我的未獲獎感言。
自從看到報紙上的招生簡章,我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名出色的小記者,可偏偏就在面試那天我卻遲到了,空蕩蕩的大廳里已經空無一人,我想走,卻終究不愿放棄這最后一絲希望,最后幸運果然降臨在了我這個沒有準備的人身上,我有幸的趕上了最后一個名額,并順利地通過了面試,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小記者,沒想到這正應了蘭老師后來說的那句話“不拋棄,不放棄”。開營儀式上,聽蘭老師講解了要求和以往小記者的一些經歷,使我在為成為了一名小記者而感到榮幸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份責任。第二次活動,當聽完姜寶虎記者的講座后,在驚嘆他那傳奇的采訪經歷的同時,收獲的更多的是感動和人生的感悟。第四次活動,參觀了“科學一號考察船”在領略了我國航海事業科技發展的同時,更被那些船員和科學家們的奉獻精神所打動。第五次活動,自己親手做出了平時最愛吃的甜品,這種喜悅和成就感難以言表,而這自己的勞動果實,更是格外香甜。第六次活動,我自己真的走進了槍戰游戲中,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次激動人心的的活動成了我的一次難忘的經歷,既然我也有如此豐富的收獲,為什么沒有拿到獎項呢?
記者感言(通用16篇)
記者感言 篇1
11月8日,是新中國的第十個記者節,一個不放假的節日。我們向你們———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聞記者,致敬!和很多個日子一樣,這是平凡的一天。一切都在緩緩改變,一切也都在緩緩地被改變。不變的,是我們的致敬。
這是幾名普通新聞人,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名字。他們發自肺腑的話,是我們所有新聞工作者的堅持。讓我們并肩前行!
黃葉飄飛的季節,我們迎來了第十個屬于自己的節日。
飛天周刊一個年輕的實習記者曾寫過讓我肅然起敬的一句話:喜歡這分艱辛,尊重這分使命,所以固守這分職責。
而事實證明,她的確沒有把這句話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都市新聞人就就應這樣,篤信成功的喜悅來自艱辛的采寫編,而不是低俗的炒作和無聊的文字游戲。黨給了我們使命,不是讓我們接到一個熱線就急匆匆“打抱不平”,或帶著發稿任務滿大街找“狗咬人”,更不是讓我們居高臨下地大喊一通,亂批一頓。為了固守職責,我們務必始終持續冷靜、平和與辯證,走進都市生活,體察社會現象,傾聽市民聲音,繼而概括又生動地聚焦我們生活著的都市,讓相關部門、相關人甚至感興趣的相關群體,有所觸動,有所思考,有所改善。
———李
在新聞這個行業中干了這么多年,我始終認為我干的是一件很重要、很神圣的事情。正因如此,我覺得我始終是戰戰兢兢的,生怕有什么遺漏或疏忽造成大錯,以至于晚上做夢都被嚇醒。做什么事情必須得做足功課,不然我會個性不自信,怕別人小看我,更怕讀者覺得看我修改的版面、采寫的稿件是浪費時間。
優秀記者感言(通用13篇)
優秀記者感言 篇1
11月8日,是新中國的第十個記者節,一個不放假的節日。我們向你們———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聞記者,致敬!和很多個日子一樣,這是平凡的一天。一切都在緩緩改變,一切也都在緩緩地被改變。不變的,是我們的致敬。
這是幾名普通新聞人,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名字。他們發自肺腑的話,是我們所有新聞工作者的堅持。讓我們并肩前行!
黃葉飄飛的季節,我們迎來了第十個屬于自己的節日。
飛天周刊一個年輕的實習記者曾寫過讓我肅然起敬的一句話:喜歡這分艱辛,尊重這分使命,所以固守這分職責。
而事實證明,她的確沒有把這句話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都市新聞人就就應這樣,篤信成功的喜悅來自艱辛的采寫編,而不是低俗的炒作和無聊的文字游戲。黨給了我們使命,不是讓我們接到一個熱線就急匆匆“打抱不平”,或帶著發稿任務滿大街找“狗咬人”,更不是讓我們居高臨下地大喊一通,亂批一頓。為了固守職責,我們務必始終持續冷靜、平和與辯證,走進都市生活,體察社會現象,傾聽市民聲音,繼而概括又生動地聚焦我們生活著的都市,讓相關部門、相關人甚至感興趣的相關群體,有所觸動,有所思考,有所改善。
———李
在新聞這個行業中干了這么多年,我始終認為我干的是一件很重要、很神圣的事情。正因如此,我覺得我始終是戰戰兢兢的,生怕有什么遺漏或疏忽造成大錯,以至于晚上做夢都被嚇醒。做什么事情必須得做足功課,不然我會個性不自信,怕別人小看我,更怕讀者覺得看我修改的版面、采寫的稿件是浪費時間。
記者節的感言(精選21篇)
記者節的感言 篇1
記者節是在中國是除了“護士節”、“教師節”之外的第三個行業性節日。大凡政府或社會為一個行業設個節日,與其說這個行業十分重要,不如說這個行業十分辛苦。醫生與護士相比不重要嗎為什么不設個醫生節為什么不設個“公仆節”、“老板節”
有人常說:“記者是‘無冕’!”這是受了西方歪理邪說毒害的結果,很可笑!在民主國家,媒體掌握著輿論監督權,是相對于立法、司法、行政權之外的“第四種權力”,記者能夠被認為是“無冕”,沒有問題!
目前正值報刊征訂之時,報刊辦得怎樣樣,讀者和市場的選取才是實實在在的檢驗標準。媒體的尷尬之處在于,說是機關吧,財政卻不撥款,需要自己在市場上覓食;說企業吧,又不能完全走市場化的路子,一派官衙作風。所以有人說,媒體是還沒有倒閉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下已經潰不成軍、所剩不多,媒體卻無法像國有企業那樣改制,又不得不應對市場,所以舉步維艱。
我向一個同學推銷某個定位一向不準的報紙,同學說:“這個報紙白送我也不要!”報紙辦到這個份上,我不明白擺成績唱高調自欺欺人究有何益!
當然,過節了,為了“鼓勁”,大家說說場面上的話,也未嘗不可。但是,我認為,如果大家都能講講實話,更為可貴。我相信“驕兵必敗”、“哀兵必勝”!認識不到不足,即使認識到了卻不敢承認、不敢正視,尤為可悲。
按說,大家無論從事哪個職業,都是靠勞動謀生,職業本沒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別,又何必為某個職業設個節日如果為某個職業設了節日,大概是因為這個職業既重要又辛苦,而且充滿了風險。媒體和記者遇到的風險很多,也很復雜。一是容易遭罹政治風險,如因為信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結果犯了“政治性”錯誤;二是容易遭遇人身危險,如因為揭露某黑幕而得罪某團體或個人,輕者被打,重者鋃鐺入獄;三是易犯技術性差錯,別小瞧這技術性差錯,一字之誤,輕者被降職罰款,重者會丟了飯碗……
記者節感言(精選24篇)
記者節感言 篇1
靜悄悄的,記者節又到了。
由于自己和然然一齊感冒,這天看到“小二讀帖:中國記者也有節”才明白11月8日是連半天假也不放的“記者節”。為此,國內云南26家媒體“宣誓承諾放下‘灰暗新聞’”:“做負職責媒體,讓新聞更加溫暖、更加陽光、更加有力量”。這當然是個好的方向,媒體、記者,一向有“社會良心、無冕之王”等等的稱號,他們若能更清楚的認清自身職責、勇于負起職責,而不是隨波逐流和唯利是圖,當然是社會與民眾之福。
另一方面,記者節不僅僅需要強調職責,更需要強調權利而不僅僅僅是福利。我們至今還時常聽到記者挨打、被防、被限制、被傳喚、被誣告等等的新聞。在這樣的新聞輿論環境下,如果記者的采訪權、知情權、人身權利還得不到足夠保障的話,又如何保證公眾可能得到真相和陽光呢
記者是觀察者,報道者,也是記錄者。每逢重大的事件,都有記者在場。此時,記者就成為見證者和記錄者,扮演著古代史官的主角。
伍皓:“做負職責媒體”
做負職責媒體,首先是要對新聞負責;必須要對公眾負責;歸根結底是要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負責;目的是為了重塑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建立在“負職責媒體”的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在追求公開、透明、陽光、開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遠。
記得《南方周末》上刊載過一篇文章,講述新聞與歷史的關系。文章認為,歷史是古代的新聞,而新聞是當代的歷史。這一番話,是值得反復引用的。我一向認為,記者就應學習歷史,以加強對事件的整體把握,加強使命感和職責感;歷史學家也就應關注時事,以便給材料注入生命。歷史與現實,是能夠相互對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