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小廣場的石凳上,
右邊是廢棄的八層樓;
左邊也是八層樓,
上邊涂了一半的紅。
小廣場比綠化臺稍大一些,
幾座荒蠻的建筑將它抱在懷中;
附近除了樓宇
便看不見更闊的地方了。
這里只有我一個人。
坐在小廣場的石凳上,
右邊是廢棄的八層樓;
左邊也是八層樓,
上邊涂了一半的紅。
小廣場比綠化臺稍大一些,
幾座荒蠻的建筑將它抱在懷中;
附近除了樓宇
便看不見更闊的地方了。
這里只有我一個人。
萬里長江,浩浩蕩蕩,所向披靡。長江之畔就有我的家鄉——蕪湖。在這塊陸地的中心,鏡湖之畔,有一顆無比璀璨的明珠——鳩茲廣場。今天,讓我們一睹它那迷人的風采吧!
走進鳩茲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屹立在廣場中心的鳩茲塔。它高達33米,由重95噸的青銅制成,是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生專為蕪湖“量身訂造”。瞧,那七只鳩鳥栩栩如生,長著孔雀的頭,鴿子的翅膀,老鷹的身體,鳳凰的尾巴,它們象征著吉祥與長壽。可惜,鳩茲鳥已經滅絕了,但它的形象依然留在我們的心中,留在這座鳩茲塔上。最下方的鳩鳥正在休息,中間一層的在展翅欲飛,最上方的一只鳩鳥已經展開它那寬大的翅膀,翱翔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中。這表達著我們蕪湖逐漸發展、壯大,最終像這只最大的鳩鳥一樣騰飛世界。最大的那只鳩鳥的尾巴上還托著一個大圓球,仿佛托起了家鄉的希望,托起了家鄉的明天。這些鳩鳥雕刻得十分仔細,連每一根細翎都能清晰地看見,走進它們的身旁,似乎能感覺到輕微的呼吸聲……
在鳩茲塔的最下方是一個紅褐色的花崗巖底座,遠遠就能看見四個金色大字“鳩頂澤瑞”,它象征著鳩茲鳥給蕪湖人民帶來了吉祥和好預兆,讓我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鳩茲塔的周圍有許多噴泉,伴隨著悅耳的音樂的噴泉在我們眼前不斷變換著組合。陽光照耀下的水柱,五彩斑斕、色澤晶瑩,如亮劍長空,與青銅雕像渾然一體,再加上清澈如鏡般的湖水,在藍天的照映下,交相輝映,盡顯莊重和深邃,成了一道獨特嫵媚的風景線。
我所居住的城市,偏遠,山多,繞城之漢水綿遠悠長,城市之歷史綿遠悠長,勞作生命之河長于文化,古老的土地一如歷史之厚、母親之慨養育著生生不息的人們。我便是這蕓蕓眾生中的一員,蝸居于這個城市的廣場附近,看過,也參與過這一潭深褐、腥臭的湖水轉而成為一盆淺綠,轉而深綠,以至于滿眼的姹紫嫣紅,滿眼的蒼翠欲滴。常常伴隨著廣場夜晚的輕快舞曲入眠,而又在廣場晨練歡快節奏中睜開雙眼。注定是一個廣場的愛憐者,因為流過汗,動過腦,對廣場自然多了幾分親近——這也是之所以在不經意間會更多的留意她的原因。
廣場的早晨是在北側竹林里山雀的啁啾中開始的,廣場的早晨是在晨練者輕盈的步伐中開始的。天邊還是一抹微白,路燈還在不知疲倦的奉獻它的光和溫柔。來到廣場的,步履或急或緩,神情卻一例的從容,一律的平和,即使是沿著廣場周邊跑操的,也一如掐準了點去趕車的旅人和看著稱心的天雨而對秋收遐想的老農。
睡懶覺和熬夜是我的長項,但我卻愿意時不時的早起,為的是能在早晨的清新中體味廣場,我以一種標準的散步的方式,在廣場上慢行,注意身邊那專注鍛煉的人們,行云流水的太極拳,夸張奔放的大秧歌,妖嬈嫵媚的土家舞,旁若無人的吊嗓子,成了廣場早晨最美麗的畫卷。
但是,從這多姿的身影中我讀到了些許僵硬,甚至于力不從心;從這動人的旋律中我聽到了些許吃力,甚至于氣喘吁吁。為什么?
我感到奇怪,仔細看看,卻又釋然:這是一群群上了年齡的人,五十歲以上的人居多。
星期六,我們全家來到了位于八百坰東部地區的乘風廣場。
一進廣場大門,首先看到一個非常美麗的蝴蝶噴泉。噴泉水柱高達六米,伴著霓虹閃爍,壯觀美麗。隨著音樂旋律,噴泉變換著不同的姿態。在噴泉的左右兩側,分別有兩個月牙形的花壇,里面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有紅彤彤的雞冠花、藍瑩瑩的喇叭花、鵝黃色的迎春花,遠遠望去,像一片五彩的云霞,還沒走到近前,就飄來一陣陣清香。
再往前走,有一片像翡翠一樣綠的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鏡中倒映著岸邊的絲絲楊柳,不禁讓我想起“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句詩。一陣微風吹過,湖水泛起一層層漣漪。坐在小船上,讓人分不清是湖水在動,還是小船在動,猶如置身于一幅風景畫中。
人們都說:“廣場路小學是溫州的百年名校。”我們今天也去看看廣場路小學。
剛到廣場路小學的門口,映入眼簾的是大門旁邊的幾個大字——廣場路小學,那幾個大字的顏色竟如此的綠,摸上去很光滑。大字的旁邊是公告欄,這里面有很多照片,里面的照片照得是廣場路小學里的同學們在競賽、上社團課……雖然不是很多,但也讓我們大開眼界。在大門的另一邊還有一些公告欄。這里面的照片都是廣場路小學里出來的名人,如數學家谷超豪、舞蹈家黃豆豆,我真有幸在這里學習。
我見過操場寬闊的實驗小學,也見過百花齊放的瓦市小學,卻從沒看見過廣場路這樣的小學。廣場路小學真靜啊,靜的只能聽到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廣場路小學真凈啊,凈得看不見一點兒紙屑;廣場路小學真美啊,美得讓我應接不暇。前面是一盆盆綠色的植物,那張開的葉子就像孔雀開屏。兩旁的教學樓上寫著一排打字: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日學校因我而譽。教學樓的壁上還有花盆,花盆里滿是高過欄桿的鮮花,五彩繽紛,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向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再往后看,就是最美廣小人的板壁,板壁上有一棵“蘋果樹”,“蘋果樹”上滿是紅彤彤的“蘋果”,每個“蘋果”上都有一張最美廣小人的照片。
走進廣場路小學深處,就是操場。走進操場,正中央的是主席臺,主席臺是由十幾塊紅利透白的大理石鋪成的,摸上去很光滑。主席臺上,有三根旗子,中間那根最高的是五星紅旗,兩旁矮的旗子是校旗。三根旗子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鮮艷。再看柵欄外面,到處是農民種的綠色食品。
【孝義天福廣場征文1】
聽說,有一種傳統叫孝;
聽說,有一種品質叫義;
聽說,有一個地方叫孝義,
——題記
捧起一把黃土,去嗅它的淡淡泥土香;仰視一座高原,去探索它的千古奧秘;親近一片大地,去體會它的獨特魅力,接觸一群人們,去感受他們的淳樸自然。
孝義是我的家鄉。自古以來,孝和義是這座城市的文化與文明的精髓。之所以取孝義作為市名,是由當地的鄭興“割股奉母”的純樸孝行,和“義虎救樵夫”的美麗故事感動天下,演變而來。所以,孝,是我的魂,義,是我們命。
靚麗的風景。
盛夏季節,勝溪湖畔充滿了歡聲笑語。清凌凌的湖水漾著微波,人們在水里透涼,一個個水花,激起層層漣漪。傍晚的夕陽斜映,紅光閃閃。烈日下的草地綠的逼人的眼;而陰涼處,一顆顆小草則暗暗幽伏在地上,享受午后的清靜和清風的溫柔。
一棵棵參天大樹成了人們遮陽的大傘,槐樹、榆樹,都愈發激烈地生長,飽食陽光的滋養,顯出頑強的生命力。一簇簇的薰衣草在灌木叢中半遮半掩,散發出迷人的香味,卻是淡淡的,沁人心脾。含苞待放的荷花孤傲地立于水中,嬌艷欲滴;偶爾有一兩只蜻蜓點水,輕盈地飛過;荷葉上滾動著一顆顆透亮的珍珠,銀光閃閃。
悠久的傳統。
生動靈活的木偶戲,韻律迷人的腕腕腔,熱鬧喜慶的地方秧歌,栩栩如生的剪紙,雕刻精致的皮影……無不傳承著先人的技藝與文化,無不體現出孝義濃郁的文化色彩。更有傳統婚俗禮儀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