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教案 篇1
內容
1、常見的小草。
2、比較大樹和小草。
3、整理相同和不同。
設計理念
引入小草,擴大學生的認識視野。關注一個個的小生命。
小草與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提醒孩子,對小小的生命也要關注、也要愛護。
教學目標
1、意識到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2、明確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3、知道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4、會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5、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重點
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資源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1.師生交流:在校園里不僅有高大的樹木,還有低矮的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的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認識?提供認識的方法及資料。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