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五幼 張嬋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上救援玩具的活動中,通過說說、做做等于自己的平日生活經驗聯系從而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的拓展。
2、通過活動啟發幼兒自主愛護玩具、保護環境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場地(山上)事先找好玩具的放置點
2、各類玩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上山救玩具的愿望。
師: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不愛惜玩具,將破玩具亂丟,請小朋友們成立救援小隊,來幫幫玩具!
2、通過情景的設置引導幼兒來想辦法救玩具,并在交流中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情感。
1)、將玩具放在深溝里請幼兒想辦法將它救出來。
師:你們想什么辦法來救救掉到溝溝里的玩具。(啟發幼兒擴散思維,如:用夾子、樹枝等等)
小班:玩具拯救隊
小班—“玩具真好玩”主題活動幼兒評價表
班級:
小三班
幼兒姓名:
紀君宇
家長姓名:
孔慧
評價時間:
12月17日
各位家長:
愛玩玩具是兒童的天性,玩玩具不僅可以滿足兒童的需要,吸引幼兒,還可以寓教于樂。因此我們設計了這個主題。旨在通過讓幼兒看看、說說、玩玩、唱唱、做做,引導幼兒正確玩玩具,學會整理玩具、漸漸養成玩玩具的好習慣:鼓勵幼兒與同伴有禮貌的協商玩玩具的過程中,使他們體驗大家一起玩及分享的樂趣。您想了解自己的孩子通過“玩具真好玩”這一主題活動獲得了哪些知識嗎?請您根據下表對孩子進行真實的評價。孩子們回答出幾個答案,就請您記錄到下面的表格,并且通過郵箱發給本班老師。
評 價 項 目
等 級 標 準
最好
好
一般
幼兒能認識2-3類玩具(如娃娃類、積木類、汽車類),說出它們的名稱并進行分類,能大膽向同伴描述玩具的玩法并進行操作。
∨
幼兒能養成輕拿輕放、物歸原處的好習慣,能正確玩玩具。
∨
你能把小汽車排排隊并進行4以內的點數嗎?你能在一幅圖中找到不同汽車并進行分類嗎!(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
幼兒喜歡用廢舊材料自制玩具,并且創造出玩法。喜歡用現成玩具作畫,(如車輪印畫)
∨
故事:《玩具醫院》幼兒能清楚的說出故事的名字、角色,知道玩具壞了要送到玩具醫院及時修理。
∨
歌曲《妹妹抱著洋娃娃》:你愿意把這首歌曲唱給大家聽嗎?
小班案例分析:老師,我不睡覺(精選2篇)
小班案例分析:老師,我不睡覺 篇1
溫州五幼府東園區 朱曉珠
案例背景:
子涯是幼兒園小班的新生。由于媽媽工作繁忙無法照顧的原因,子涯基本上白天都跟著外婆,過分的溺愛、依戀,造成子涯獨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周子涯小朋友又沒有睡著,怎么辦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每天來到幼兒園,子涯表現的中規中矩沒哭也沒鬧,但一到午睡時,他就緊皺眉頭,老師問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聲如雷聲,驚天動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腳踢。搞得老師手足無措,只能帶他到教室外散步,他總是馬上安然無恙微笑了。我總會提醒他好多次,試圖讓他能夠睡著,避免午后疲勞,可是沒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讓我傷透了腦筋。和家長也反映過,可是家長的態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強他睡,只要不影響其他的幼兒。第二天,我想也許可以照著家長的意思試試,于是,今天我走到子涯小朋友的身邊,對她說:“寶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個條件就是你不能影響別人,可以嗎?”他興奮的告訴我:“可以,老師你真好。”他送給了我燦爛的微笑,我同樣也回應了他微笑。
以后的幾天,周子涯小朋友都會主動的告訴我:“老師,我不會影響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所謂“打盹兒”,就是短時間的睡眠,多指午睡。無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顯然,午睡對于我們班上的這位寶寶來說是“不來電”的,我也曾想不顧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這樣的念頭很快被打消了,因為我不想因為我的疏忽,造成一個不健康的幼兒。經過觀察分析,我發現子涯存在午睡障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兒從家庭走進幼兒園,他們依戀的父母及親人、熟悉的家庭環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習慣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兒園和陌生的集體生活。這種巨大的變化使他們有一種被拋棄的恐懼感,心理失去平衡,從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產生分離焦慮。
小班語音游戲教案:小雞游戲(精選2篇)
小班語音游戲教案:小雞游戲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小雞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了解它們與人們的關系,對小動物有喜愛、關心之情。
2、練習走、跑、鉆的基本動作。
3、做到動作靈敏及協調,初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小雞胸飾人手一份,母雞胸飾一個,狐貍頭飾一個。
2、絲巾人手一份,椅子、牛皮筋。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1)教師將圍巾圍在頭上作雞媽媽,幼兒拿圍巾的中間作小雞。
(2)今天媽媽帶你們去玩吧!(雞媽媽帶領小雞四散跑步入場。)
2、游戲:放氣球
(1)剛才有的小雞聽說去玩,高興得揮動起了絲巾。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表示高興呢?(把絲巾當氣球向上拋。)
(2)幼兒練習“放氣球”,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為什么有的“氣球”高,有的“氣球”低。(把絲巾變小就能拋得高。)
(3)啟發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把絲巾變小?(把絲巾團緊。)
(4)引導幼兒根據討論結果再次練習“放氣球”。
3、游戲:我的絲巾不見了
(1)小雞們都很聰明,下面我們邊聽鼓聲邊來練習跑步吧!鼓樂快,就快跑,鼓樂慢,就慢跑。鼓聲一停,你們就立即把絲巾藏
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最好讓媽媽找不到。
(2)幼兒游戲,教師根據游戲情況請個別幼兒說說絲巾藏在哪里。(藏在袖子里、藏在口袋里、藏在腰里、藏在衣服里、藏在背后、藏在腋下、坐在屁股下等。)
(3)討論:同樣把絲巾藏在袖子里,為什么有的絲巾被我發現,有的沒有被我發現呢?
小手的秘密小班教案(精選2篇)
小手的秘密小班教案 篇1
活動
拍拍手、拉拉手,我們都有一雙手,穿衣服、扣紐扣,洗臉、刷牙和梳頭,畫畫也要用小手,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們的好朋友。手在人的個體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每天幼兒都用自己的小手做著不同的事,他們對自己的小手也充滿了好奇:小手真靈巧,還能做什么?小動物的手能干嗎呢?本次活動讓孩子從最貼近的自身開始探索,而且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水平結合他們的年齡特點,教師將目標定位在:
1.為自己擁有一雙靈巧、獨特的手而自豪。
2.通過小實驗,體驗大拇指的作用。
一、活動的重難點重點:
引導幼兒感知手指的靈活,體驗為擁有這樣一雙手而自豪的情感,難點:讓幼兒感知動物的手和人類的手的區別,體驗大拇指的重要性。
二、材料準備
1.紙、印泥、黃豆。
2.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7頁《猜猜這是誰的手》。
三、活動過程
(一)小手真神奇。
1.今天老師要給你們猜一個謎語: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又能寫來又能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2.請幼兒猜一猜。
(這一環節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自然的引發幼兒去關注自己的手,并由此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認識我們的小手
1.認識手心手背。請幼兒觀察小手:我們的手心和手背一樣嗎?手心里有什么?手掌紋像什么?
2.每個人的手掌紋一樣嗎?請你伸出兩只小手,看看上面的掌紋一樣嗎?那你再和別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們的掌紋一樣嗎?原來每個人的掌紋都是不一樣的。
小班教案匯總(通用14篇)
小班教案匯總 篇1
將“紙趣”滲透到五大領域,這是“紙趣”研討活動中的又一個出發點,可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將“紙趣”滲透到五大領域?課題組的人員進行商討后覺得,老師們應在自己認領的領域中進行一課多上的研討活動,在這樣的磨課過程中提高“紙趣”在各領域中的運用。
我選擇的是語言活動《快樂的啊嘟》,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紙趣”局限于兩張火車頭圖片,在邊講故事邊操作圖片中,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課后聽課的老師給我反饋,圖片的運用能很好的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但沒有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整堂課感覺沉悶,幼兒也很被動。能否將故事中的《快樂工作歌》進行改編,在圖片和歌曲的.引導下,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結合聽課老師的大眾智慧,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改,并第二次執教研討。在這次活動中,我將《快樂工作歌》改換為幼兒特別喜歡的歌曲《加油干》,并在黑板上畫上鐵軌,在鐵軌上操作“啊嘟”唱著《加油干》快樂工作時的情景,幫助幼兒更深刻的理解故事內容 ,最后環節進行游戲,給幼兒兩人一個紙箱連接起來做火車,體驗“啊嘟”工作時快樂的心情。在課后的研討中,老師們先肯定了課堂中的亮點,如在黑板上畫上鐵軌,讓幼兒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出軌;改用歌曲《加油干》讓幼兒理解“啊嘟”工作時快樂的心情;最后利用游戲使語言活動動靜結合,也讓有幼兒體驗了工作的快樂。但也存在著不足:1、教師的提問缺乏開放性,沒有給幼兒想象的空間;2、課堂中教師說的太多,缺少給幼兒發言的機會;3、游戲時,故事中既然是火車頭,就讓幼兒利用紙箱直接做火車頭,更符合故事的內容。針對聽課老師提出的建議,在教案原有的基礎上再次進行修改。和前兩次相比,這次活動中其游戲性、有效性、趣味性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孩子們都樂講、學說故事中的對話,特別是在游戲中,每人一個紙箱扮演火車頭,更讓幼兒體驗到了“啊嘟” 工作時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