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近要聽公開課,這是小五班寶寶第一次上公開課,所以轉載了這篇文章~請家長朋友留意一下~~呵呵,廢話少說,上正文。
美術活動開始了,文章小朋友把手含在嘴里,眼睛不停的東看、西看聽課的老師。大概心理在想:怎么來了這么多老師啊!老師在講“吹泡泡”了,請小朋友用手與老師一起比畫泡泡。老師伸出雙手食指和大拇指比畫,只見文章小朋友伸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交叉對著,然后看看老師,又看了看自己的手指,感覺與老師的不一樣。就把食指對著食指、中指對著中指、大拇指對著大拇指,這下感覺與老師的一樣了,臉上露除了微笑。老師說“泡泡”像一個餅干,文章就把雙手靠近嘴“咬”了一口,并發出“咬”的聲音。老師說在教室找一找那些東西是圓形的,文章就把手伸到嘴里,看見我在看他,就一直望著我。這時老師說:“把拿勺子的手伸出來與我一起畫泡泡。”文章把右手食指伸出與老師一起畫泡泡,邊畫邊說“吹泡泡”。畫一下,看我一下,我暗示他看黑板,他就馬上看黑板與老師一起畫。這樣反復了四次。
解讀與對話:
解讀我觀察到孩子的情況。
1、美術活動剛開始時,文章小朋友沒有隨老師一起進入活動,而是在看聽課的老師。這是幼兒的心理特點所示,孩子的注意容易分散。
2、活動后老師請幼兒用手比畫圓形,用手比畫圓形時,文章剛開始比畫錯了。這是由于幼兒的空間知覺發育較完,空間概念還沒有完全形成。但后來文章看了老師手的動作后又比畫正確了,還把“餅干”咬了一口,這是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所表現。
小班教學反思:幼兒《畫泡泡》活動
小小班教學反思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只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于小班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時,提了一個教不醫回答的問題,我說:阿文在午睡的時候悄悄的對小毯子說了什么?對于提出的問題發現幼兒沒有一個答的出來,因為問的句子什么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于幼兒都不知道。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師范,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系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愿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盡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全腦小班A段第4次課教學反思
陳艷嬌
在此次全腦潛能開發教研中,我執教的是小班a段的第四次課,整體來說我認為是一節成功的課,教學流程設計是合理的,幼兒對活動感興趣、氣氛活躍,達到訓練的目的。但活動教學過程中和教學活動之后的還會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以下是我為這節課每個活動的環節做出的具體反思:
一、 走線和線上活動。走線睜開眼睛冥想,我編了一個簡單的容易明白的故事引導孩子們變成美麗的蝴蝶,幼兒很容易投入老師所說的美麗情境中,做出各種飛、聞的動作。幼兒情緒很好,非常感興趣,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二、 眼睛訓練。此環節中使用的材料是一朵花,孩子注視花的左右高低動,從而達到訓練眼睛的目的。在眼睛休息時,我請幼兒開口數順數到20,然后睜開眼睛。在這里如果小班的幼兒對順數已是比較熟悉了,就可以多用倒數培養幼兒的逆向思維,而且不要讓幼兒數出聲音,因為這樣將會影響到影響的休息。
三、 閃卡:內容是關于水果的幾張詞卡,操作過程是閃了三次卡片,再游戲,在游戲時,我把字卡插在豎著的板上,然后讓幼兒做了“小孩小孩真愛玩”的游戲,字卡的擺放,我覺得有點不妥,原本我的目的放在書架上會讓幼兒看得更清楚,但在游戲時發現,字卡放在地面讓幼兒摸會更好容易更合適一些。這個環節整體來說幼兒是感興趣的,也達到目的。但在游戲操作上以后要改善。
小班主題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糖果好看又好吃》(精選12篇)
小班主題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糖果好看又好吃》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故事內容,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推理與預測,并解決問題。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統計的概念。
2、運用已有的經驗,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簡單的統計。
3、嘗試小組合作、交流,并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PPT、統計表“最受歡迎的糖”。
2、學具:統計表(4張)、標記(每人5個)、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情景激趣——引發聽故事的興趣。
1、PPT出示糖果店:你們瞧,這兒有一家商店,看看這家商店里都有些什么商品呀?
2、這么多的糖果,那么這是一家什么店呢?(糖果店)
3、PPT出示蜘蛛:糖果店里還有個朋友呢,看,是誰也住在糖果店里,蜘蛛在糖果店里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兒呢?我們來聽故事《蜘蛛和糖果店》。
二、大膽猜測——聽故事根據線索預測不同人物喜歡的糖果。
1、(PPT畫面一)咪咪來買糖,蜘蛛出示咪咪買糖記錄。
提問:
(1)同意蜘蛛的猜測嗎?
(2)從記錄表的哪里可以看出咪咪喜歡吃棒棒糖呢?
(3)驗證
(4)小結:咪咪每次來買都是買一種糖,說明她最喜歡的就是棒棒糖,下次很有可能也會選棒棒糖,是不是用這種方法!蜘蛛的這個辦法真好!
2、(PPT畫面二)菲菲來買糖,蜘蛛出示菲菲買糖記錄。
提問:
(1)從記錄表里可以看出,菲菲買了幾次糖果?買過什么糖?
(2)她會更喜歡吃什么糖呢?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學反思 篇1
一、目標
1、鍛煉幼兒的手腿腳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及肌肉的力量與關節的柔韌性。
2、發展幼兒的爬、跑、跳的能力。
二、準備
若干個廢牛奶盒、幾張課桌,塑料墊2個。場地布置。
三、過程
1、老師帶幼兒一起做熱身運動,跳甩棒操。
2、教師通過談話激起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師:小朋友,老師今天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買了許多牛奶,可是老師一個人把牛奶搬不回幼兒園,怎么辦呢?
幼兒答:點名幼兒根據自己的思想表達發言。
3、游戲規則及安全介紹。
師:好!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幫我把牛奶運回幼兒園,真的是很感謝小朋友對老師的幫助。不過,小朋友去運牛奶的時侯要爬過山洞,跑過草地,走過山坡,跳下坡地回到幼兒園,這其中可是會遇到許多危險的喲,勇敢的小朋友們,你們該怎么保護好自己呢?
師點名幼兒各自發言后,老師請一小朋友范做游戲,老師引導:讓幼兒知道爬山洞時頭要注意低一點,不要碰頭;跑時要注意不要摔倒了;走的時侯要注意山之間的縫,要走穩;跳的時侯要注意看地上的墊子,要自己保護好自己。
4、教師引導幼兒游戲。
師:哪些勇敢的能干的小朋友愿意來幫老師搬牛奶?他們做的好嗎?其它的小朋友可要看仔細了喲,下一次說不定老師就請你幫忙搬牛奶了哦。(教師指導幼兒學習玩游戲;被請的幼兒自由玩游戲;分組玩游戲;比賽玩游戲)。
5、教師小結
結束:今天小朋友都很熱心的幫助老師把牛奶搬回了我們的幼兒園,而且也很注意自己的安全,保護好自己不受傷,老師真的是非常感謝大家。老師也希望小朋友在平時的游戲和玩耍中能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做大家都喜歡的小朋友。
小班主題教案:我的耳朵及教學反思(精選6篇)
小班主題教案:我的耳朵及教學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學唱游戲歌曲,能邊唱邊初步學游戲,遵守游戲規則。
2、發展節奏感和耳朵聽辨的靈敏性。
【活動準備】
手帕一塊、美麗的景色圖片一副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鈴鼓舞音樂,腳做踏點步,手上做不同動作進入活動室。
師:聽好鈴鼓的聲音,做出漂亮的動作來走進教室。
2、聽音樂《小司機》,幼兒在音樂旋律、音區的變化中開汽車。
3、學習游戲歌曲。
師:剛才這么好聽的歌曲,使用什么聽出來的?
師:聽游戲音樂。聽上去感覺怎么樣?
師:聽第二遍音樂。幼兒邊聽邊拍手。
師:告訴名稱,教師清唱一遍。
師:教師再次清唱,聽聽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師:第三次示范,歌里唱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怎么叫?
師:幼兒跟著琴聲來唱一唱
4、學習游戲
師:我們現在來玩個游戲好不好?先看老師是怎么來玩這個游戲的。
請部分幼兒游戲幾遍
全體幼兒游戲。
5、幼兒聽《全靠兩只耳朵》音樂,邊唱邊表演走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中班音樂活動,抓住這一階段幼兒喜歡合作的特點,將一首歌曲在傾聽與表現中讓幼兒學會唱,在合作與創編中得到提升。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創編環節時將整個活動達到了高潮。有樂器的加入大大吸引了幼兒對節奏練習的興趣。
活動中有幾個幼兒不積極參與是因為:
1、教師在一開始的傾聽時進入太快,幼兒沒有進入狀態。
2、在合作環節幼兒不積極是因為沒有和自己喜歡的小朋友進行合作,教師沒有做好安撫與引導,應該在找朋友后給幼兒一個找到朋友后熟悉一下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