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分餅干》課后評析 篇1
前段時間聽到了許老師上的一節小班科學活動《分餅干》,有了一些想法,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評析: 《分餅干》以幼兒生活中最熟悉的餅干為材料,以餅干車間為背景,讓幼兒模仿工人“進車間”、“分餅干”這些情景,重點在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學習以圖形的某一特征來分類,并將分類的標準分層分配到各個游戲中。整個活動趣味性強,操作性強,幼兒的參與性高。教師的語調活潑、語氣自然,能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環節設計層次明顯,從最初的感知圖形到后面的送餅干,活動充滿了遞進性。
不足之處:
1。活動的引題部分:教師讓幼兒以袖套的顏色尋找相應顏色的工廠,但是教師給予幼兒提示的兩塊板放的不明顯,使幼兒沒分清楚屬于自己的位置。建議:兩塊板的位置可以放的明顯一些,或者不用放板,用椅子統一的顏色幫助幼兒區分。
2.目標制定:目標制定欠缺合理。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用三種方法區分物體,(包括顏色,形狀、大小)難度太大。幼兒顏色、形狀的區分還比較容易學會,但對于大小的區分卻存在著很大的難度,教師應該降低要求。
2.環節設計上:在活動的開始幾個環節中教師給予幼兒大量的自由操作時間來根據物體的特征進行區分。很多幼兒在操作的時候很盲目,我覺得教師應給幼兒一個整體的圖形區分認識,然后進行操作。這樣幼兒操作時目的更明顯。
小班《分餅干》課后評析 篇2活動目標:
1、能說出橢圓形的名稱,通過比較,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征。
2、在找找、說說、變變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橢圓形,擴散性思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