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選擇挑戰選擇自信】
生活在21世紀,很多青少年選擇富有挑戰性的生活,因為他們能從這樣的生活里飽覽更瑰麗的風景,獲取輝煌的成就。然而,面對嚴峻的挑戰,我們更需要的是自信。
什么是自信?輕視自己,妄自菲薄,那是自卑;高看自己,盛氣凌人,那是自負;正視自己,正視困難,謙虛謹慎,不卑不亢,奮勇當先,不甘人后,腹有良謀,胸有成竹,那才是自信。
自信,是演奏家手中的豎琴,是探險家勇敢地邁向生命禁區的腳步,是飽學之士胸中的萬卷詩書。
自信,是耕耘者把種子播進肥沃的土地后的守望,是漁夫奮力撒向魚群中的正待拉起的沉甸甸的網,是暗中已經猜中了謎底者掛在臉上的微笑。
自信,是夢想之樹深深地扎進我們心靈的土地中的根,有了這深根,我們的夢想之樹才能經受住狂風暴雨的吹打,才能花繁葉茂,才能結出令人欣慰的成熟的果實。
一個人有了自信,他就能像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那樣說出擲地有聲的話:“公爵之所以成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公爵有許多,而貝多芬只有一個!”
一個人有了自信,即使身處“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困境,也能像曹雪芹那樣寫出千古不朽的名著《紅樓夢》;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他也能像唐玄奘那樣歷盡八十一次磨難取得真經。
自信的人,即使身在鄉村低矮的屋檐下,也能昂起高傲的頭顱,看到新生活的曙光,并能揮起生命力的大筆,在歲月的扉頁上寫下充滿靈感和激情的詩章;缺少了自信的人,即使他是身居宮闕殿宇中的王公大臣,也會垂頭喪氣,心灰意冷,生活在被嘆息吹滅了希望燭光的黑暗中。有了自信,即使他已經是退休賦閑在家的老人,他的心靈中也將永駐不老的青春;失去了自信,哪怕他還是一個剛剛涉世的少年,他的心靈里就已經布滿了老態龍鐘的褶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