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 篇1
【設計思想】
教育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去探究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從動力學的角度研究勻速圓周運動的,這部分知識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好圓周運動的關鍵點,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為后面的天體運動和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打好基礎。
教材的編排思路很清晰,先是從身邊的事例出發,讓學生體驗到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需要有一個指向圓心的力,從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由于上一節中,已經從一般性的結論入手,利用矢量運算,在普遍情況下得出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圓心的結論,進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于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著,教材為了讓學生對向心力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設計了“實驗”欄目──“用圓錐擺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實際上,這個實驗除了要驗證向心力表達式之外,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向心力不是一個新的力,而是一個效果力”,也即讓學生初步學會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與過去不同的是,本節中又討論了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的曲線運動。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從生活實際出發,在更廣闊的背景下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情況下物體將做勻速圓周運動,什么情況下會做變速圓周運動。以及知道如何處理一般曲線運動的方法。
【學情分析】
(1)思維基礎
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從高一第一學期開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重視“過程與方法”的教學,學生已經初步有了探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即“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的思維方法。因此,本設計中就通過創設問題情景,激勵學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