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量》教案 篇1
本節內容概念多,理論性強,教學難度較大。本文嘗試以三個 W 的處理為理念設計課堂教學。具體來說,三個 W 就是 What (什么)——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是什么? How (怎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及阿伏加德羅常數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Why (為何)——為什么要引入物質的量這個概念?在使用摩爾時,為什么必須指明粒子的種類?
【新課引入】以前一章剛剛學習的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分析對象,引出微觀與宏觀的對立關系:
2Na + 2H2O==2NaOH + H2 ↑
該反應式可以表示
⑴ 2 個 Na 原子可與 2 個 H2O 分子發生反應…… (2 個 Na 原子或 2 個 H2O 分子皆不可見、不可稱——微觀領域 )
、 46 g Na 與 36 g H2O 恰好完全反應 …… ( 46 g Na 或 36 g H2O 皆既可見又可稱——宏觀領域)
【問題推出】一個方面,化學反應是在粒子的層面發生的;另一方面,人們研究化學反應需要在可見可稱的條件下定量進行。如何將不可見不可稱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與可見可稱的宏觀物質聯系起來呢?(微觀粒子——宏觀物質)
【教師點撥】微觀粒子因體積小而不可見、質量小而不可稱。若集合一定數量 ( 不妨設為 N 個 ) 的微粒以增大體積和質量,則能達到既可見又可稱的目的。那么, N 該為多少才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