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內容:
武術五步拳。
二、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選自體育與健康一書武術項目實踐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五步拳。這項內容既有著重上肢手型的練習,又有著重下肢步型的練習,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協調性,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符合高一學生的身心特點,也符合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
武術五步拳是本次課的新授教材,它是武術運動中最常用的一種組合動作,五步拳是后面武術教學內容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前面所學手型和步型技術的綜合運用,在以往教學基礎上,發展學生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連接各種技術動作和實際對抗能力。
武術基本功組合拳共4個課次,本課為第1課次,是新學教材,重點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身體協調,攻中有防。為第2課次的少年拳教學作好準備。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一年級14班的學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已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煉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武術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之一,雖沒有基礎,但對學習對抗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四、教學目標:
根據高一學生的體育能力現狀,針對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高一體育武術五步拳教學設計
《五步拳》教案(通用4篇)
《五步拳》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武術作為一種民族體育項目,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喜愛。學生通過演練武術得到美育的熏陶。本課是根據義務教育《體育》九年制五年級內容改編而成,根據學生特點,本課分為兩個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主要學習武術的基本手型與步型,第二課時學習五步拳,本說課稿為第二課時的內容。武術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一項具有民族風格的傳統體育健身項目。五步拳主要是以三種手型(拳、掌、鉤)和五種步型(弓步、馬步、歇步、仆步、虛步)組合而成的套路動作。并依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組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意志和團結互助的集體觀念,為將來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掌握五步拳動作組合路線以及提高動作連貫性,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發展協調性能力和節奏感。
2、通過學生觀察、模仿、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練習,使學生做到路線清楚,手型、步型正確到位。
3、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提高參與意識,進一步樹立安全意識、遵守紀律、執行規則,培養學生崇尚武德、堅定勇敢的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手型、步型正確到位。
2、教學難點:動作路線清晰,節奏力度的把握。
四、學情分析:
我校五年級的學生在以往教學中接觸過武術,對武術的基本手型和步型略有了解,但動作不夠準確。很多學生由于受到武俠小說及影視作品的影響,對武術充滿幻想但認識不清。學生運動參與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怯懦的一面,而男生則會無所顧忌地表現自我。因此,帶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練習,很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武術運動恰恰是一項剛、柔兼備的項目,既能表現出男生的剛強,又能體現出女生的柔美。
五步拳導學案
教學
內容
1、五步拳
2、障礙跑接力
重點:五步拳前兩個動作的掌握,手型步型到位
難點:身體協調,動作連貫
教學目標
1、運動技能目標:使學生正確掌握武術的基本手型、步型和五步拳的前兩個動作。
2、認知目標:通過本課學練過程,讓學生了解武術的基本特點和精神。
3、情感目標:培養對體育課的興趣,發展學生靈敏、力量、柔韌和協調的身體素質。
課的結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方式與組織措施
次數
時間
開
始
熱
身
部
分
10
分
鐘
一、上課常規
1、集合整隊
2、師生問好
3、檢查人數服裝
4、宣布本次課內容任務要求
5、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活動
1、繞籃球場慢跑
2、徒手操(4*8)
1、頭部運動
2、擴胸運動
3、體轉運動
4、膝關節運動
5、弓步壓腿
6、側壓腿
一、教學活動
1、教師集合整隊、檢查人數、師生問好
2、進行安全教育
3、語言激趣,導入情景
二、組織措施:成四列橫隊集合
☆☆☆☆☆☆☆☆
☆☆☆☆☆☆☆☆
☆☆☆☆☆☆☆☆
☆☆☆☆☆☆☆☆
(圖1)
三、要求:快、齊、靜,積極回答問題,融入情景
一、教學活動
1、教師講解活動內容
2、學生在教師帶領下進行熱身
二、 組織措施:
(圖2)
三、要求:認真聽講,積極參與
一、教學活動
1、學生按教師指定隊形站好
2、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練習
二、組織措施: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