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以及對比論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組織嚴密的特點。
3.認識五位義士“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斗爭精神,理解作者關于生死價值的闡述。
【教學重點】
1.夾敘夾議,運用對比方式進行議論,同時兼用抒情的寫法。
2.在熟讀的基礎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實詞及文言句式,進一步鞏固詞類活用,以增強語感,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教學難點】
1.本文敘述和議論之間的轉承結合。
2.運用注釋,系統了解有關歷史背景,并由此領會五人犧牲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安排】三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這樣為民請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板書:五人墓碑記 張溥(pú)
二.作者介紹:
張溥,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社會活動家。自幼刻苦自勵,勤奮好學,每次讀書一定要先親手抄一遍,抄后讀過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讀、再焚,至七次始罷。崇禎四年進士,曾集郡中文士,結復社評議時政,為權貴所惡,后以黨禍而死。著有《七錄齋集》等。
三.聽課文錄音,注意讀音和節奏
注意下面的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