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 教學內容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材第110 一112 頁的內容及第113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 一4 題。
二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歷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認識將舊知識轉換成新知識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2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和驗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計算和驗算。
3 .通過學習回收有用垃圾的計算,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 重點難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
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兩周前,老師布置了一項調查、收集資料的作業:調查自己生活的社區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種垃圾大約占生活垃圾的幾分之幾?哪些垃圾可以作為有用資源回收?同學們可以以生活的社區為單位分組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在下表中:
(二) 教學實施
1 .交流調查情況,并提出問題。
請學生將課前調查的情況進行交流,觸發聯想,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融人環境教育中。然后老師把某個小組調查好的一份統計表用投影儀顯示出來。如下表:
老師:我們知道紙張和廢金屬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對象,它們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幾分之幾呢?
請學生列出算式: + =
2 . 探討" + "的算法。
(1) 嘗試計算" + "。
老師巡視,然后將學生中的幾種不同算法列舉在黑板上。
① + = + = =
② + = + =
③ + = = =
( 2 )集體。
讓學生分別對上述三種計算方法進行。達成共識:第一種算法正確,但不簡便。將 和 通分時,沒有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數,而是找它們的公倍數,所以計算時數據較大,結果還要約分。第二種算法既正確又簡便,先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數,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種算法不對,算理錯了。兩個分數的單位不同,一個是 ,一個是 ,單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