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冀中的地道戰教學反思 篇1
《冀中的地道戰》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課文,在語文版教材中也選用了。它要求我們教學時讓學生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進而體會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同時了解冀中的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
由于地道的式樣多,有一百多種,有大洞、小洞、出口、氣孔、迷惑洞、孑口、有廁所、有住人的等,構造非常奇特。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地道“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了解地道里面的構造,同時設計一個情境“假設有一隊日本鬼子進村并且發現了地道,他們會有怎么樣的遭遇以及村民們又將怎么樣利用地道打擊日本鬼子”。然后讓學生細讀課文,結合課文的文字描述,邊讀邊動手畫一畫。
為突破難點,抓住重點,我引導學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看全文重點寫了什么,在重點部分的前后各寫了什么內容,幫助學生弄清全文的寫作順序。并從中感悟到這樣的表達順序的.好處是什么。這樣的表達順序,使復雜的冀中地道很有條理地表現出來,使人讀了對冀中的地道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
對于生活在現在的兒童來說,怎樣讓學生全面、清晰地在頭腦中形成對地道戰結構的了解,使他們認識到地道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特殊作用呢?單憑課本中的文字,學生的想像未免會受到一定的阻滯,畢竟距離現在太遙遠了。所以,課后,要求學生去下載電影《地道戰》看一看,或查找有關資料的任務,較全面地了解地道戰所產生的歷史背景及人民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創造力。同時,還可以自己設計一幅地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