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幼兒園教案 篇1
一、關于幼兒“認識自我”的幾點思考
(一)課題性質的確定
1、《規程》中明確指出了“認識自我”是幼兒社會性發展培養方面的目標和任務。
2、從心理學角度看,幼兒社會性發展方面的目標是促進幼兒完整自我的形成,使他們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有良好的適應性,積極健康的發展。
3、社會性心理教育看:認識我自己,屬于自我認識的范疇,自我認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
4、課題性質的確定為以幼兒社會性發展培養為主的綜合性課題,
(二)各階段目標內容
小:側重于讓幼兒自我發現自己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性別,認識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名稱。
中:在認識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基礎上,重點了解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功能及保護方法。知道人有喜、怒、哀、樂等情緒情感,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成為大家喜歡的孩子。
大:重點學習比較恰當地評價自己和別人,同時嘗試各種評價方法,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二、對“這是我”綜合主題活動的設計意圖及活動內容安排
(一)活動前的調查分析為對本班幼兒“認識我自己”原有經驗與認識有所了解,除平時對幼兒在園時進行觀察外,還通過訪談家長,了解幼兒在家中的有關教育情況,以便更好的開展教育活動。訪談表明: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成長記錄大多從出生開始,能對身長、體重、頭圍進行數據記錄。手、腳的實物影印件資料少,照片、錄象的拍攝多。但多未形成階段性的全面系統的個人資料,幼兒園可以通過綜合主題活動,如:建立個人檔案,補充這方面的不足。家長與孩子談論生長變化方面的內容多,涉及“我”與別人的不同的內容少。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性別教育都比較重視,常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也發現:幼兒對屬于自己的物品比較在意,而對自己的身體、姓名、屬相等本質屬于自己的東西卻不大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