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觸摸把握“四季”的哲理內涵;能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句子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品味,讓學生能夠結合自我體驗,說出《我的四季》蘊含的人生哲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懂得人生的意義在于人生的過程,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對自我,對青春的思考與認識,樹立正確人生觀。
教學重點:
理解哲理句子,感悟生命情懷。
教學難點:
分析哲理散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提問:生命是什么?(討論并闡述2分鐘)
教師講述:冰心說,“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 ‘一江奔騰的春水’。”春水總是絕美的,可亦是短暫,稍縱即逝的。它是站在川上的孔子用不舍晝夜的流水發出逝去的感嘆;它是崢嶸歲月里同學少年的浪遏飛舟;它是國破淪落的李煜,愁容盡展的一江苦水;它亦是赤壁之下的蘇軾,浪沙淘盡英雄后的千古風流。作家張潔歷經人世冷暖寫到:生命如世界。四季與人生又有什么關系?我們一起走進張潔的情感世界。
二、 文本研讀。
一、 一江春水
1、自然界中四季是哪四季?春天在你的眼中怎么樣呢?(自由發言)
明確:春、夏、秋、冬;播種。
張潔的春天是否如此?
細瘦的胳膊,銹鈍的犁,樹根,石塊……
2、“我”面對“不毛之地”是怎么做的?
3、為何要這樣做?
我沒有權利逃避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所給予我的責任;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討論:如何理解?我們的生命中有沒有這樣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