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與健康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使學生了解合理的作息制度對身體健康和學習、工作的好處,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制度的習慣。
教學重點:
合理的一日作息制度的要求。
教學難點:
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作息制度。
教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詢問學生有沒有安排自己一日的作息制度?如果有,抽部分學生向全班介紹自己的作息制度。
二、講授:
1.什么是一日作息制度?
2.合理的一日作息制度的要求:
1)課業學習。小學生每日在校時間學習不要超過6小時(包括上課、自習和課外活動)。課程表安排要合理。
2)課外作業。小學低年級每天課外作業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小學高年級不要超過1小時。
3)課間休息。小學生學習40分鐘左右要休息一次,每次休息10分鐘。休息時應到室外活動。到室外活動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腦部氧的供應,解除大腦的持續性緊張,從而消除大腦的過度疲勞。
4)課外活動。經常參加文藝、科技、體育鍛煉和社團活動等,可促進體力和智力發育,從而起到機體功能輪換作用。
5)睡眠。小學生每日要保證10小時的睡眠。人在睡眠的時候,大腦神經細胞活動暫時降低,自身的各項功能會迅速得到恢復。睡眠要養成定時睡覺和定時起床的好習慣。
6)進餐。一日至少要吃三餐,兩餐相隔不要超過6小時,若餐間隔時間太長,可在兩餐之間加一次間食。吃少量食物;如現在很多學校試行的課間餐。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進餐前和進餐后一段時間都不要作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