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瓦爾登湖讀后感 篇1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散文集,是作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
《瓦爾登湖》主要講的是,梭羅在1845年開始了他著名的經濟實驗,他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間小屋,開始了他長達兩年的幽居。在書中,他勞動,寫作,與大自然為伴,正是這兩年零兩個月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思考造就了這本經典的書籍。
書中,關于生活經濟學的內容并不多,而是更多的筆墨在生活細節的描寫,以及對自然風光的描寫。梭羅想通過這本書,表達的不僅僅是他對孤單的理解,也更是他對于人與人交往意義的理解。他希望人們能夠在耕種的同時,也耕耘心田。文中除了寫樸素簡樸的生活之外,更是通過自然的交替變更來代指心靈的復蘇,以春天開始,又以春天結束,筆者認為,梭羅想表達的是對人類的希望,覺得人類的精神終將會復蘇的。
書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在這里我希望與大家分析我最喜歡的幾個片段。“湖的對岸,突起了矮橡樹叢生的高原,一直向西部的大草園和韃靼式草原的延伸,給予所有的流浪人家一個廣闊的天地。當達摩達拉的牛羊需要更大的草原時,他說,唯有自由自在享受廣袤地平線的人,才是世間最幸福的人。”這段話與其他的華麗的景色描寫比起來很樸素,也沒有過多情感的抒發,但通過對于草原的描寫,從矮橡樹叢生的草原到更大的草原,像是給予流浪的人更大的天地,后來那句話更是表達了他向往自由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