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眾所周知,建立班級常規是我們教師在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這是保證一個班級的幼兒能否穩定發展的基礎條件。這學期,我們班來了很多新生,其中有很多新生是其他幼兒園轉過來的,這時對于我們教師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保證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展開,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活動過程:
一、常規培養要講究方法
1.教師的常規要求要明確
一日常規的培養,首先是老師要告訴幼兒我們需要怎樣去做,并教給孩子方法,即如何去做,最終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從而讓孩子最初就明白老師的意圖,能夠按要求,有方法去完成。
例:午餐時我們會對孩子說:“吃得快一點,要保持桌面干凈。”想讓孩子吃得快些就要交給孩子一定的方法。如:嘴巴張大,把脖子伸得長一些,讓下巴在碗的上面,這樣飯菜就不會掉在桌面上了。
2.游戲的形式有助于孩子自覺遵守規則
孩子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孩子的狀態是積極主動的,所以教師要創設游戲情境,幫助孩子遵守規則,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例如我們午睡前幼兒都會要求幼兒整齊的擺放鞋子,那么這方面的常規應該如何培養呢?其實我們可以創設“請鞋子寶寶排隊”的游戲情節,讓幼兒給自己的鞋子排排隊,看看哪個小朋友給鞋子寶寶排得又快又對,讓孩子在這個游戲情節中自覺自愿地擺放鞋子,慢慢地養成了習慣。
3.堅持正面教育,多鼓勵、肯定幼兒
在一日常規培養的過程中,老師在最初的時候可以作為活動的組織者,領導全體小朋友。而進行一段時間后,對于接受快、并能按照老師要求很好完成的幼兒老師必須要給予鼓勵,讓小朋友有一個學習的榜樣,并鼓勵讓這樣的小朋友來代替老師做組織者,這樣有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