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一、學習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來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理解“無非”、“實在”、“大概”、“居然”、“何嘗”、“似乎”等副詞對表達句子意思的作用。
二、學習藤野先生正直、熱情、治學嚴謹的高尚品質和重視中日友情、毫無民族偏見的精神;學習魯迅先生的尊師好學的高尚品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設想
一、講清課文以時間為順序和“我”的思想變化為線索,圍繞表現人物崇高品質的需要來精心組織典型材料的寫作特點,抓住物征寫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風格在文中的具體表現。
二、弄懂有關的時代背景以及一些含義深刻難懂的句子。
三、充分運用課后的練習進行教學;采用講練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深入理解課文。
教學時教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通讀課文,辨清應掌握的字的形、音及詞語的準確含義。理清文章脈落、記敘順序,分清課文中變換的幾個地點,了解全文記敘的幾件主要事情,給文章劃分段落層次,研習課文第一部分(1—3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1 魯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是筆名,本名周樹人,是浙江紹興人。(橫線處內容讓學生回答)進入初中以來我們學過了寫魯迅的文章和魯迅先生寫的文章有哪些?(同學們討論、回憶。教師歸納、明確。)現在我們再學習魯迅的一篇文章。(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