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島的導(dǎo)游詞 篇1
《九陰真經(jīng)》里有這樣一句對話:“報告左使,小的已經(jīng)查到東邪所在地,原來他就住在東邊海岸的一個孤島上,也就是傳說中的桃花島。”
“傳說中的桃花島”,每每想到這七個字總有些慨然,尤其是“傳說”二字,分外令人低徊不已。山圍水繞,遠離人煙,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光是“桃花島”這個名字就足以使人生萬種綺思了。晉中那個幸運的武陵人誤打誤撞誤入桃花源,只見落英繽紛,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源中人不問世事,不知魏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朝暮暮恬然自處,如此世外桃源,怎不令千百年以降的紅塵俗子欣然向往呢?然而這也只能是一個傳說中的“桃花島”,最終武陵人迷其所蹤了。“桃源望斷無尋處”,留與后人的只有那悵然的懷想而已。
哲學告訴我們,人具有社會性,所以人是不可能脫離群體而獨居的。只是紛擾的世事卻常常將人推入離群索居,遺世獨立的愿望中,而生活中不可尋,便在非現(xiàn)實中創(chuàng)造出了亦真亦幻的許多“桃花島”。所以桃花島便永遠不減她的美麗。于是在四面環(huán)水,縹緲出塵的“桃花島”,我們大可以不問世事:賞花、飲酒、彈琴、吹簫、下棋、授藝、舞劍、吟詩、繪丹青大凡雅事皆可以一一盡情享受了,俗世的柴米油鹽與我們是無關(guān)的。我們只欣賞那日升月落,花謝花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此生足以。
是畏難而想逃避,是懈怠而想逍遙嗎?這個世界,人越來越多,可心卻越來越遙遠,而人又有著那么豐富的情感,如何可以毫無依托呢?在厭倦了的時候,想象一下一個人的日子未嘗不是消散愁悶的好法子。心中的桃花島自然就迷人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