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臺階》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說,通過描寫父親終年辛苦,積銖累寸,準備了大半輩子,終于建成了一棟有九級臺階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反映出父親那輩農民為提高地位,贏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同時也贊美了父親吃苦耐勞、拼命硬干、堅忍不拔的精神,表達了億萬農民渴望提高生產力、結束農村經濟落后狀況的心聲,回蕩著時代召喚的主旋律。
教學設想:
指導學生自讀本文,要抓住“怎么了呢,父親老了。”句中句號的使用,因為我覺得這句話是這篇文章的魂,通過“整體感知——細讀——重點研讀”的形式感悟、探究“父親”形象的意蘊,理解作者的情感,最后一句話使用句號的內涵。教學中更不能忽視的是“人文性”,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加深理解。當然,教師“情”的投入也相當重要,教師的語言富有感召力,與學生的互動才能更有成效,效果才能更好。
教學目標:
1.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概括故事情節,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
2.能抓住關鍵語句中的標點符號,體會文中兒子對父親的感情;
3.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把握文中最后一句使用句號的深層含義和作品中所體現的現實意義。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通過自己查詞典,掃除字詞障礙,初步把握小說情節和感受人物形象;感受現實生活中農民的生活,特別是老一輩農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