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的相冊里,收藏著很多照片,其中有媽媽的三幅照片,我最喜歡讀它,它們記載著媽媽在如歌的歲月中的成長、成熟的歷史,它同時也反映了媽媽生活的變遷。
第一幅照片是媽媽同年時的照片。它已經微微泛黃,那是一張三寸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媽媽扎著羊角辮,穿一件土布大褂,個兒不高,清瘦的面龐凸現媽媽的營養不良,大大的眼睛里透出一絲渴望。媽媽說,七十年代媽媽小的時候,我們國家窮物質匱乏,農村還沒有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外婆家里也是非常窮,三間茅草屋里擠滿了外婆、外公、舅舅、阿姨七口人,全家人的口糧和當時農村中的絕大多數人家一樣吃了上頓沒下頓,那時吃肉對于他們來說簡直是一種奢望,一年就只有過年一次的吃臘肉是她的兄弟姐妹最快樂的時光。當時,叔外公在城里做事,那年的秋天,叔外公帶媽媽進城,特地給從來不知道照相是怎么回事的媽媽留下來著一張收藏著媽媽同年辛酸記憶的照片。
第二張照片是媽媽讀高中時留的影,是一張彩色的照片,照片中的媽媽留著當時最流行的童頭,顯得特別的清純,媽媽的嘴角掛著微微的笑,白白的臉上有淡淡的紅暈,媽媽穿著的是一套碎花連衣裙,特別淡雅。媽媽說,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分田到產了,外婆家的日子好過了,大瓦房替代了茅草屋,電燈替代了昏暗的煤油燈,而且黑白電視機讓寂靜的農家熱鬧起來,媽媽也成了外婆嫁里的唯一的女高中生,于是在媽媽進入高中的那年秋天,外公特地請來照相的師傅給家里唯一的女秀才照了個相片,留下了這張濃縮當年農村改革開放給媽媽一家留下快樂回憶的青春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