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規范書寫本課生字。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4、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閱讀理解2~5自然段,特別是描寫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難點:鼓勵學生談自己在欣賞畫作和課文后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具]教學掛圖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教師出示《拾穗》圖,請同學們看圖,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左到右、由遠到近)談自己的發現。
2、簡介米勒(結合課后的背景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字詞
三、理清脈落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你快速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些段落寫的是畫面內容?(1~5自然段)哪些段落介紹的是作者的情況?(6~7自然段)
四、精讀課文,深入領悟
1、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1~5段,想一想重點描寫了什么?(重點寫了拾穗的三個婦女)。
2、哪些段落三個婦女拾撿麥穗?(2~5)
3、畫出三個婦女拾撿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邊找邊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
4、匯報交流
中間的婦女從她的動作看出她對麥穗的愛惜。(攥)
右邊的婦女從她的動作看出她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