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語文詩經氓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詩經》基本常識,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現實。
2.過程與方法:分析主人公復雜的心情和人物性格,了解敘事詩的特點與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賞析詩歌比興和對比手法的使用。
【教學重點】
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詩中運用的比興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討論法
【教學時數】兩課時
一、導入
在人類永恒的感情世界里,愛情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 如:
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戀花》
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
③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李白《長干行》
④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白居易《長恨歌》
⑤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裴多菲《自由與愛情》
《氓》是詩經中最長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較有代表性的棄婦詩。春秋初,封建的生產關系尚處于萌芽狀態,封建的思想意識也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統。以戀愛而言,當時男女間的交往還比較自由。《氓》詩中的女主人公與氓的戀愛、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結婚僅三年,即被遺棄。這首詩就是她被棄回娘家后寫下的。
必修2語文詩經氓的教案 篇2作品簡介
《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記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20xx年的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相傳《詩經》為孔子所編定而成。《史記•孔子世家》說:“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禮義……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認為,現存的《詩經》基本上經孔子刪汰選編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