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青年事跡材料 篇1
浙江博泰塑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海寧市捷盛五金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志存高遠、敢為人先、心系社會、矢志不渝追求人生價值的體現。年僅34歲的他,已獨自創辦并管理著“浙江博泰塑膠有限公司”、“海寧市捷盛五金機械有限公司”二家企業。其中“浙江博泰塑膠有限公司” 20__年度工業產值位列丁橋鎮第二名,被評為 “丁橋鎮工業重點企業”和“技改投入優勝企業”,成為行業中名副其實的一匹黑馬。
朱,男,漢族,1974年4月出生于海寧市鹽官鎮聯農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那么,無任何社會背景的他,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白手起家,從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馳騁商場、擁有驕人業績的青年企業家?他究竟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
一、敢為人先,開拓致富路
1993年高中畢業后,19歲的朱幸運地進了當時屈指可數的鎮辦企業“宏運塑料廠”當起了工人。可僅過一年多,躊躇滿志的他抱著趁年輕干一番事業的信念,毅然放棄了那份安逸工作,用東借西湊到的共計XX0元資金作創業基金,購置了幾臺小型沖床、鉆床、車床等加工設備,在家中成立了“新生五金廠”,雇了幾名工人開始幫附近的五金廠加工插銷、拉手等小五金產品。為了工廠能順利運轉,他四處攬活干,因為年紀輕、腦子活,又能虛心請教,很快熟悉了產品生產流程,掌握了技術。藉著質量可靠,為人誠實守信,創業伊始就小有收獲,但他并不以此為滿足。當時,鹽官、豐士大大小小五金廠家眾多,產品多以內銷為主,競爭力不高。他堅信創業不能隨大流,須更新觀念另辟蹊徑、突出產品差別化,提升市場競爭力。1999年,在自身積累資金遠遠滿足不了發展需求時,痛下決心把全廠資產都抵押到信用社貸款,向丁橋鎮一新村村委會租用了XX平方米標準廠房,新購置各類先進設備,工廠也更名為“海寧市捷盛五金機械有限公司”。且在不斷刻苦鉆研技術、工藝的同時,還自學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和英語等。憑借過硬的質量、合理的價格、良好的信譽,公司在國內五金行業中嶄露頭角。可樂于進取的他,又計劃進軍國外市場,開始生產抽屜滑軌、三角支架等外銷產品,憑借自身懂英語、會計算機的優勢,XX年成為丁橋鎮第一批利用“阿里巴巴”誠信通網絡平臺做起了“外貿”生意的企業,當年創下了外貿銷售超百萬的佳績,隨之公司業務蒸蒸日上,短短三、四年時間產值翻了兩番多,XX年實現銷售產值1200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