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近幾年,我校努力實踐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基礎,以“實踐、發展、創新”為主體,以綜合性、開放性、研究性的實踐活動為主要環節,以研究性活動為主要形式,有計劃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驗工作,從課程整合、勞動技術、信息技術、社會實踐入手,不斷探索、總結、積累經驗,從而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讓師生都得到了真正的發展,讓他們在活動中汲取快樂,在收獲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整合、轉變、實踐、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每個社會成員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面對全新的社會背景,面對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不得不發生改變,并對每位社會成員提出了新的素質要求。現代社會發展客觀地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有健全的價值觀和負責的生活態度;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善于發現和探究;具有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生態倫理意識,能夠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即具有“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四種基本素養①。其中,“學會認知”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理解的手段;“學會做事”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即能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產生影響;“學會共同生活”要求學生能夠與他人一道參加所有的活動并在這些活動中學會合作和交往;“學會生存”是前三種學習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從生活的角度對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由此看來,基礎教育必須關注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關懷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愿望。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規定,從小學到中學必須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至此,綜合實踐活動正式以“課程”的身份進入了中小學校園。然而,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遇到了諸多的阻礙,教學目標難以達成,“指導綱要”的精神也無法很好地落實。因此,為了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途徑,我校自XX年3月開始進行對此項內容的研究,到2010年3月,已走過了整整四年,在這四年的研究過程中,我校對綜合實踐活動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收獲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