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功利性的心理影響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以往評價學生的標準就是分數,因此學生變成了做題目的機器,師生都忽略了彼此情感態度的教育,而對于中國古典詩歌是非常需要投入情感的。回顧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多是教師為主體,滿堂講滿堂灌,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只會動筆不會動腦。如,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各種詩歌表現手法及鑒賞手法進行羅列,然后給學生進行一定量的示范,之后便是用了再用的題海戰術。生搬硬套,學生不求甚解,只需要知道答案,求得高分,而忽視了情感體驗的過程,沒有將自己放入到作者的創作情境中,所以寫出來的答案千篇一律,漏洞百出,缺乏思考性,鑒賞能力自然不會提高。
2、乏味的教學過程無法吸引學生鑒賞詩歌
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以“一解題、二釋詞、三解構、四總結”這樣一種模式來組織整個教學活動,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機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詩歌中都蘊含著詩人強烈的思想情感,如李白的《將進酒》氣勢雄偉,有如大河奔流,一瀉千里;詩情豪邁,言語狂放,卻又沉著抑郁。如果只是以老套的方式來講解,學生便無法體會當中的情感。那么對于李白其人以及對于詩所傳達的思想,便難以得到深刻的體會,而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也就無從談起。
二、有效的詩歌鑒賞教學方法探析
1、改變教學思想,明確教學目的
提高高中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教師教學活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什么樣的活動,都在目的的指導下,擁有不同的實現方式。所以,以應付考試為詩歌鑒賞教學的目標,只會讓學生成為被動接收知識和做題的機器。如今,新課程改革讓教學目標得以明確,為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的詩歌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而教師便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改變了教學心態,為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