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價格調查報告 篇1
商務部發布食用農產品價格數據顯示,上周豬肉價格加速上漲,比前一周上漲2%。另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6月下旬以來全國豬肉價格漲勢明顯,近一周來漲速加快,東北地區漲幅居前。目前,全國豬肉價格已高于去年同期。
“近期豬肉價格上漲速度快、幅度大,超出了市場預期。”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記者,夏季一般是豬肉消費淡季,但今年局部地區階段性供應較少,加上暴雨天氣導致生豬運不出去,養殖戶出現惜售心理,從而推升了生豬和豬肉價格。
馮永輝分析稱,全國生豬市場在經歷了連續近2個月的平穩震蕩后,近兩周漲幅明顯加大。在豬價大幅上漲的帶動下,仔豬和豬肉價格也繼續上漲,但漲幅均小于豬價。由于豬肉價格略滯后于生豬價格,下周豬肉價格還會上漲。
不過,從生豬市場的供需情況來看,生豬和豬肉價格進一步大漲的可能性不大。
天氣是左右農產品價格的重要因素。20xx年7月美國遭遇世紀大旱,令豆類飆升,玉米上漲幅度超過50%。就筆者觀察,20xx年全球氣候并非風調雨順,農產品或發力上漲,演繹年內翹尾行情。
目前全球天氣表現,南半球的阿根廷和巴西相對干燥,利于當地田間作業和作物收獲,而澳洲東部出現些許降水,影響有限。北半球的歐洲和中東相對炎熱干燥,前蘇聯從東到西降水減弱。而重點關注的區域主要來自美國、東南亞和中國地區。這三個地區分別為糧食主產區、甘蔗主產區以及中國自身。美國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和棉花處于生長的關鍵時期,而東南亞的季風降水對作物生長至關重要,中國“南旱北澇”的氣候特征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