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沈陽故宮導游詞 篇1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游覽的是沈陽故宮。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沈陽故宮占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沈陽故宮初建時叫“盛京宮闕”,清遷都北京后又稱“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并被譽為“國初圣跡”。它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的宮殿,1643年清世祖福臨當年也是在這里即位稱帝,改元“順治”。所以沈陽也可以說是“一朝發祥地,三代帝王都”。
沈陽故宮占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全部建筑100余所,500多間,按其布局可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
東路就是我們面前所看到的這部分建筑,它是努爾哈赤時期所建,具有濃郁的滿族特色。東路的建筑主要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大家看到廣場中間的那個八角殿就是大政殿,大政殿又叫“大衙門”、“篤恭殿”,是努爾哈赤聽政辦公的地方。
大政殿外高18米,下有1.5米高須彌座式臺基,周圍繞以雕刻精美的青石圍欄。是一座八角重檐攢尖頂亭子式建筑,殿頂是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為寶瓶火焰珠攢尖頂,(寶瓶為佛教法器,被視為神圣之物,火焰珠為如意珠,據說得此珠者可以滿足各種欲望。)重檐上下各有八條五彩琉璃垂脊,垂脊上各站著一個蒙古力士,面側對寶頂,腿略彎曲,側身牽引,象征著“八方歸一”。
兩旁分列的10個亭子就是十王亭,從整體建筑布局上看,大正殿居中。兩旁分列10個亭子,從北向南,呈八字形展開,在視覺上使大正殿更為深遠,這種空間處理方式在中國宮殿建筑中僅此一例。十王亭又稱“八旗亭”,有的游客可能會想八旗亭(東邊為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西邊為右翼王婷、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該有八個亭子,那另外兩個是什么亭子呢?在臨近大正殿的左右兩端的亭子分別是左翼王亭和右翼王亭,是左右兩翼王爺辦公的地方,八旗亭是八旗旗主辦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