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紙》教案 篇1
活動目標(biāo):
1.知道紙經(jīng)過加工后可以變成其它功能。
2.在教師指導(dǎo)下對普通的紙進行簡單加工與改進,比較材料在改變前后的變化。
3.在教師指導(dǎo)下,能用語言描述紙在折疊前后的變化。
活動準(zhǔn)備:
白紙若干、紙的變化圖。
活動過程:
1.交流導(dǎo)入
(1)交流紙的特點。
教師出示一張白紙,請幼兒說一說,這張紙有什么特點?
小結(jié):紙很薄,很輕,是白色的。
(2)交流紙的用途。
師: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紙來做什么?
小結(jié):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紙寫字、畫畫、做手工……
(3)引發(fā)對紙的暢想。
師: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讓紙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領(lǐng)?
2.探索
(1)了解改造紙的方法
師:請你們想想,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改變一張白紙?讓它變得更漂亮或者有其它用途?
小結(jié):用折疊、染色、刷油……這些方法都能把白紙變得更漂亮,更有趣。
(2)師:今天我們就用折疊的方法來嘗試改變白紙,看看改變后的白紙會有哪些新的功能
3.探究改變形狀后紙的`新功能
(1)學(xué)習(xí)折疊瓦楞形;
(2)比較折疊成瓦楞狀紙前后紙的變化;
師:白紙折疊后與原來的白紙相比有什么變化?
小結(jié):白紙折疊這成的這種形狀叫瓦楞狀,我們叫瓦楞狀紙。
4.探索瓦楞狀紙的功能和本領(lǐng)。
(1)請幼兒將白紙與瓦楞狀紙分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按一按白紙和瓦楞狀,體驗手心的感覺,將感受記錄在觀察記錄表內(nèi)。
(2)放一放:取兩本厚一些的書,以間隔一定的距離平放在桌面上,先將一張白紙放在兩本書上,接著由輕到重將物體(可以選擇身邊輕重不同的物體,如回形針、橡皮)放在紙的正中間,看紙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體。測完白紙后,再去測瓦楞狀紙,看看能承受多少重量,記錄在記錄在觀察記錄表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