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設計集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
2、生物分類原則、等級和基本單位
3、練習編寫檢索表
4、說明對生物統一命名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1、生物分類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動“嘗試對生物分類”
3、活動“編制檢索表”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地球上約有35萬中植物和150多萬種動物,它們有的形態結構相似,有的彼此千差萬別,我們怎樣識別這些種類繁多的生物呢?當我們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購買東西,會很容易的找到我們所需要的,為什么?——因為它們是按一定的規律分類排列的。認識生物也要采用類似商品分類的方法,根據生物的某些特征將它們分門別類,這就是生物分類。 《二》活動“嘗試對生物分類”
【活動過程】:展示圖片
觀察圖片上這些你們所熟悉的各種生物,各小組討論分析,嘗試將它們分成不同的生物類群。
檢查結果
問:你們組是根據什么將這些生物分類的?(性狀差異和親緣關系)
【導出】:根據這個原則,生物學家將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依次分為7個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
(其中基本單位是——種,即為最小的單位;最大的單位是界。);把各個分類等級按其高低和從屬關系順序排列起來,就構成生物分類的階層系統。如教材31頁—32頁在分類階層系統中,我們都可以在不同的分類單位中找到各種生物的位置。
剛才看了同學們的分類情況,各有不同,這樣是否有利于我們識別生物?如果各執一詞是不是就亂套了?那么我們是否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