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設(shè)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標本,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jié)構(gòu)簡圖。
能力目標:
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
2、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3、仔細觀察植物細胞的結(jié)構(gòu)
情感目標:
學生合作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及繪圖。
二、教學重點
學會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
三、教學難點
學會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四、教學過程
復(fù)習導(dǎo)入
1、回憶顯微鏡使用的基本步驟。(請同學回答,并進行實際操作)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如何計算的?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有什么特點?如何移動玻片標本?
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X物鏡;
②顯微鏡下觀察的物像成倒立的像;
③學會移動玻片標本是為了辨別玻片上有無污點的存在和玻片標本在不在顯微鏡觀察的視野中。
情景導(dǎo)入:
親愛的同學們當我們學會使用顯微鏡之后,一定想看看真實的細胞。我們把一個葉片放到顯微鏡下是看不到里面的細胞的。我們使用的顯微鏡是光學顯微鏡,只有將生物實驗材料處理的薄而透明,讓光線透過,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
(二)玻片標本的分類
自主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并簡單歸納得出:
1、材料的處理:薄而透明
2、根據(jù)材料取得方法不同,玻片標本的分類: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jīng)過涂抹制成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起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可以直接制成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