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榜樣事跡材料 篇1
一、簡介
李二偉,男,1978年8月出生,密云區新城子鎮中心小學科學教師。
1998年成為科學教師的李二偉發現孩子們很難理解抽象概念,遂萌生自制教具的想法。從第一件教具“風的形成”演示箱成功開始,近20年來他四處“淘”材料,大大小小不同類型的教具制作了四百余件,其中幾十件獲科技創新獎;他的十幾位學生還榮獲了“科技制作小能手”榮譽稱號。
二、主要事跡
科學教師自制教具400件
密云區新城子鎮中心小學操場上,四年級(1)班的孩子們正在上室外科學課,師生圍成了一圈。“發射”,隨著一聲令下,火箭模型“嗖”地一聲沖向天空,發射成功,孩子們歡呼雀躍。這是鄉村教師李二偉利用廢舊飲料瓶制作的氣壓式噴水火箭。利用廢棄物品制作教具,豐富課堂教學,李二偉已有18個年頭,自制教具近400件。
1998年,李二偉分配到密云區最遠的山區校新城子鎮中心小學,成為了一名科學教師。地處深山區農村,這里的孩子想象能力弱,科學課上抽象的實驗太多,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再加上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能夠按需有套實用的教具,真是件難事。于是,他萌生了利用廢舊物品動手制作教具的想法。
李二偉利用休息時間搜集廢舊物品,開始制作配合教學課程的教具。
第一件教具——“風的形成”演示箱,至今讓他記憶猶新。課上講到“風的形成”,他反復強調原理,孩子們還是一臉茫然,課后作業仍是一堆的問題。抽象的知識對于大山里的學生而言,的確是難以理解,在這個節骨眼上,只需要拿上教具在學生面前演示一下,所有問題將迎刃而解。就這樣,他下了班,開始畫圖、設計,到處“淘”合適的材料。一個星期后,所有準備就緒,開始動手制作、實驗、找問題、修改。兩個月后,他的第一件自制教具——“風的形成”演示箱誕生了。演示箱是用廢舊木板釘成的,玻璃管是廢棄的燈管,小風車是學生疊的,箱子里還有房屋、樹木。雖然談不上不完美,但學生卻對這件“寶貝”贊賞有加,關于風的形成原理,也一下變得柳暗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