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語,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3.訓練以聯想和想像為主的感性思維、形象思維,體驗優美文字所創造的情境,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標指導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非常重視學生對自然的關注,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如“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等等。本課力求在教學實踐中體現這些精神、原則。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構思新穎、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一個清爽的早晨,作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要探訪的都是一些怎樣的朋友呢?原來是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懸崖、云雀……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在這樣一個如詩如畫、充滿童心童趣的童話般的世界中,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教學采取整體感知--賞析美點--體驗情感這樣一種逐層深入的過程,真正把美育滲透到語文課堂之中。
教學重點是朗讀課文,展開想像,進入課文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是作者內心感情的體驗。
教學時數用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第三單元課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目的是帶我們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你看,那林間的小路,翠綠的草地,鮮艷的花朵;那藍天碧海,湖光山色,日出日落;蝶舞、鳥鳴、獅吼、猴鬧……在這里,你有怎樣的感受?輕松?愉快?清爽?在這里,你想干什么?想大聲呼喊?想高歌一曲?想默默享受?……好,請放松,深呼吸,讓我們隨著詩人李漢榮一起走進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