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策劃書集錦 篇1
1、項目概況(1P)
簡短地匯總介紹以下幾個方面:戰略定位、市場概況、服務及產品、營銷推廣、競爭優勢、核心團隊、運營現狀及發展規劃、融資金額及用途。
2、戰略定位(1P)
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公司的戰略定位(我們做什么,不做什么)和愿景(我們未來會是什么);這部分內容很多創業者很容易忽略,從而起不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看不清項目未來的走向是什么?毫無疑問,戰略是隨著外部環境動態調整的,但是大的主線創始人肯定要想清楚。用聯想之星執行董事王明耀先生的話來說就是,“試錯和快速迭代,可以用于產品改善,但不適用于模式改變”。退一步來講,模式可能也會有調整,但項目未來可供選擇的戰略定位最好能夠大致想清楚。
薯片理論
關于項目定位的選擇,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暫且叫做“薯片理論”),理解這個理論背后所表達的產業演進規律對于我們選擇創業的切入點可能會有幫助。
個人觀察發現,在某一個產業(領域)發展早期,首先是出現橫向的分工,而縱向分工尚不明顯,這是最初的“橫向重度垂直”的創業機會,此時的市場格局是萬馬齊奔、“大市場、小作坊”。而隨著產業發展相對成熟,產業內垂直領域的橫向分工逐漸模糊,此時已經開始初步實現同一個“片層”內的范圍經濟效應(橫向擴張),同時,出于效率進化的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縱向分工開始相對顯著,即原來不得不由自己同時完成的產業鏈上下游的幾個職能中的一個或幾個職能被分離出去,市場上出現某一個“片層”內的專業供應商。此時的市場格局是同一個“片層”內已經出現規模較大企業,而最終的縱向一體化尚未開始,這是產業內第二波縱向“縱向重度垂直”的機會,近年出現的達達配送、同城貨運等項目均是這種產業規律的體現。而到產業后期,范圍經濟效應會引導這種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和協同,部分規模巨大的企業會朝縱向一體化的趨勢發展,例如從事物流快遞的順豐切入電商就是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