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教案 篇1
一、自學
1.注釋 ① 征鐸(duó):征,遠行。鐸,遠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 ② 槲(hú):一種落葉喬木。“槲寄生”(《〈物種起源〉導言》)(補充: 斛hú,容器;檞jie,一種木質像松的樹。)③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驛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明”使…明艷。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④ 鳧(fú):野鴨。回塘:岸邊彎曲的湖塘。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
2、作者簡介
溫庭筠(yún)(812-870),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出生在京兆鄠(hù)縣(今陜西戶縣)。才思敏捷,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擅長填詞,與韋莊并稱“溫韋”。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花間派鼻祖。
二、翻譯
清早起來出行,馬車上的鈴鐺響聲不斷,出門人想念家鄉倍感悲傷。 雄雞唱茅草店外殘月當空,布滿寒霜的板橋上已留有人跡。 槲樹葉紛紛凋落,鋪滿山路;月光下驛站墻邊的枳樹花開得正鮮艷。于是,想到我昨夜夢會杜陵的故鄉景色:春天來了,故鄉杜陵,鳧和雁布滿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
三、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