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教案 篇1
小學音樂《森林狂想曲》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豐富大自然當中各種聲音的情感體驗。
【過程與方法】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樂旋律,提高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創新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辨別各段旋律的順序,了解曲式結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不同的情緒演唱三段音樂旋律。
【難點】根據音樂旋律配音效。
三、教學用具: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小動物的叫聲(小鳥、蟈蟈、大象等),由學生猜并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或聲音。
(二)新課教學
1.初次欣賞音樂片段,聆聽音樂中的聲音
師:從音樂中同學們聽到了那些聲音?能模仿它的聲音嗎?
學生自由回答并模仿聽到的小動物的叫聲(小鳥、蟈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聲音)。
2.再次欣賞音樂片段。
(1)為音樂配伴奏
拿著樂器的學生跟隨音樂敲擊樂器,表演一種自然界的聲音。
沒有樂器的學生跟隨音樂做身體律動,表演一種自然界的物體。
(2)簡單介紹樂曲。
3.完整的欣賞音樂
(1)完整的感受音樂的情緒(輕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樂主題。
①聆聽音樂,分辨三段音樂主題。
②老師彈奏音樂主題A、B、C,學生學唱
老師示范并引導:演唱音樂主題A、B時用輕快、短促、高位置、彈性的聲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換氣記號。演唱音樂主題C時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換氣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