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線條的魅力》的教學反思 篇1
《線條的魅力》導入我本打算以細鐵絲變出不同的形狀,讓學生通過觀察來體會千變萬化的線條風格,如粗細、長短、曲直的變化。但一時找不到適合的鐵絲,我就讓學生以已有的印象經驗來回憶、感受不同形態的線條,并給不同的線條取名字。沒有將線條視覺化,結果學生在理解上跟老師的引導上有些出入。比如線條有直線、波浪線、曲線、弧線、長城線等都能想到,但在線條長短、粗細變化上沒有考慮到,有些同學還與數學上的概念混淆,如射線、線段、延線等。“直線是沒有端點的線”,這句話是對的,但在繪畫上不需要這樣考慮的,也就是沒有必要爭論的。
在欣賞線條作品時,問學生看到這樣的線條組合給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學生很會聯想,想到與之相似的事物,但對“感覺”一詞理解不夠,這時應該是找個形容詞來形容自己看到的第一感受,如或堅強、或挺拔、或溫柔、或緊張等。
課堂練習是給我們的陶罐裝飾圖案,用不同形態的線條組合出一幅有韻律的畫面。我發現四(5)班的學生在繪畫能力上普遍比較弱,一個陶罐的外形畫的歪歪妞妞的、不對稱等。
美術課缺少視覺體驗,也是一個問題。學生沒有得到直觀化,很難發揮想象。
關于《線條的魅力》的教學反思 篇2《線條的魅力》一課教學,首先從題目上看,力圖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線條的魅力,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嘗試怎樣使線條能動起來的活動中,對美術造型活動產生興趣。
我針對本課的內容——線條,采用不同層次的觀察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帶著感情投入到觀察中,學生自然而然地認真、細致的觀察、揣摩不同的線條。在于學生一起欣賞尋找大自然中的線條同時我也把這些線條畫到黑板的展示紙上,看似無意卻是有意的讓學生通過我的這些線條組合,讓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的理解線條的魅力,進而學會利用線條完成作品。這節課我以學生的學習情趣為主,通過一度作品的音樂畫線條,感受線條的動感魅力,再讓學生在一度作業的基礎上,欣賞大師的作品和同齡學生的作品,當然我也在將黑板上之前所畫的線條進行美化,讓教師的示范起到一個激發的作用。到學生二度作業時呈現的作品也是相當有創意。一堂課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能夠長期的潛移默化,美育才能真正的生根發芽。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更好的備學生,才能為我們的學生上一堂堂他們喜愛的美術課,讓美術課堂充滿“愉悅”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