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積》教案 篇1
一、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校是一所比較偏僻的山村小學,本班有39名學生,男生15名,女生24名,全都是農民的子女。學生接觸的教材是全新的,學生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普及和學生學習方法的不斷積累,學生學習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數學生的思維是靈活的、敏捷的。但是,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尤其是我們偏遠山區的孩子,使得已有知識基礎、探索新知的程度等也會出現差異。
二、 教學內容分析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利用方格紙或割補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為落實這一目標,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動的形式出現的,學生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前,已經親身經歷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當學生親身經歷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時,不僅可以借鑒前面“轉化”的思想,而且為今后逐漸形成較強的探索能力打下較為扎實的基礎。
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深刻體驗和感悟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并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 教學難點分析
1、三角形面積公式的建立;利用分割與旋轉進行圖形轉化
2、三家形面積公式的概括;利用分割與旋轉進行圖形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