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做到課堂之上熟讀成誦。
2、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3、通過適當的回顧與拓展,深入感悟古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切入主體,理解內容,通過多層次地朗讀,理解重點詞語,感悟作者的思鄉之情和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表達方法的歸納與應用。
【教學策略】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復咀嚼、品味、朗讀,引領點撥學生把握詩詞意象,提升感悟內涵;同時通過同類詩詞的拓展,豐富感悟表達方法。
【教學流程】
一、讀圖導入感情鋪陳
教師出示月夜的課件,學生用富有形象性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之后,學生展開聯想,從月夜想到團圓以及古詩《靜夜思》,體會詩人借明月、思故鄉,回顧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引入《秋思》。
二、設疑誦讀切入主體
1、解題入詩:學生讀文題,理解含義,引出質疑:詩人是借著秋天的景色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嗎?
2、初讀釋疑:學生帶著要求自由讀詩,匯報的時候,教師相機進行朗讀指導,并抓住“重”字進行古詩文的回顧與遷移,豐富學生對于古詩字詞的理解與認識。
3、切入主體:回憶質疑,撥云見日,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與交流,明白這首詩主要是借寫家書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三、理清脈絡感知全詩
提出問題:是什么引發作者寫這封家書?寫完家書的結果又如何?讓學生再次細細讀文,之后進行反饋,師生共同理清文章的脈絡,整體感知詩文的內容;同時,詩人身世的介紹,有助于理解詩人創作此詩時的心境,也對深入感悟這首詩的思想感情起了鋪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