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完成由立體圖形到視圖,再由視圖想到立體圖形的復雜過程。這對于剛剛接觸幾何的初一學生而言,無疑是一次較大的挑戰,順利地完成教學,對今后學習興趣、信心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接受能力對教材做如下設計:
首先我用蘇軾的《題西林壁》巧妙地喚起學生的生活感受,讓他們認識到視圖的知識在生活中我們早有親身體驗,只是還沒有形成概念,然后我再用“粉筆”這一簡單的教具,讓學生再次體會,加深認識,這樣,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既有自然地導入課題,又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同時還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然后,我不適時地出示“三視圖”這一概念,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視圖就是由立體圖形轉化成的平面圖形,并不斷地訓練、討論、總結,得出畫三視圖的正確方法。這時教師要巧妙點撥,學生如何從正面、上面、側面三個角度來觀察,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能力。
由視圖到立體圖形與上面的過程恰恰相反,需要學生根據視圖進行想象,在大腦中構建一個立體形象。我引導學生利用直觀形象與生活中的實物進行聯系,通過歸納、總結、對比的方法,有效的突破這一難點。
為了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用一些小立方體隨意擺出幾種組合并描繪出它的視圖,再由視圖到立體圖形的課堂訓練。
最后,讓學生歸納所學知識,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使知識系統化。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4.2立體圖形》教學設計方案及評課
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絕對值》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教學分析
(一) 教學內容:
《絕對值》是七年級數學教材上冊1.2.4節內容,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有理數的分類,數軸與相反數等基礎知識,為本課學習的基礎。絕對值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有理數的認識,還會為以后學習兩個負數的大小比較以及有理數的運算做準備。所以本課在有理數一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內容標準要求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掌握絕對值概念.體會絕對值的作用與意義;
2,能正確求出一個數的絕對值;
3,掌握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滲透數形結合和分類思想.體驗運用直觀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功;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掌握絕對值的概念會求已知數的絕對值.
教學難點:掌握有理數的概念及分類。
(四)教學輔助手段
利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學案進行輔助教學
第二部分: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問題1:什么叫做絕對值?
怎么用數學符號表示一個數的絕對值?
問題2:互為相反數的絕對值的關系怎樣?
問題3:正數的絕對值是什么數?零的絕對值是什么數?負數的絕對值是什么數?
問題4:設 a表示一個數, |a|等于什么?
三、拓展提高、應用鞏固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符號相反的數互為相反數( ).
(2)符號相反且絕對值相等的數互為相反數( )
(3)一個數的絕對值越大,表示它的點在數軸上越靠右.( )
《數學欣賞》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數學欣賞》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簡析:
《數學欣賞》是數學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這一模塊中的內容。“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是深化學生對平移旋轉圖形的認識,是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開放式的,不同的學生允許設計不同的圖案,可以從一個或幾個簡單的圖形出發,將圖形通過若干次對稱,平移,旋轉得到一系列的圖形,形成一個圖案,這對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構想:
1.設計與觀察相結合。設計是頭腦中積累一定素材后的創造,沒有圖案的積累,很難設計出好的圖案,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利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形成的圖案,并說說這些圖案的特點是什么。在此基礎上,安排學生設計。在設計初期,由簡單到復雜,由模仿到創造,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自己風格的圖案設計。
2.設計與計算機相結合。有些圖案在方格紙上設計會影響圖案的美觀,有的甚至難以設計,利用計算機進行圖案設計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同時利用計算機設計圖案為學生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創造性活動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因此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進行設計。
3.設計與欣賞相結合。在班上舉辦“我是未來設計師”圖案設計展覽,在相互欣賞中感受圖形的美,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案
1.在優美的旋律中,教師依依展示各種圖案,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欣賞。隨后,學生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收集的圖案,再次欣賞。學生在欣賞時眼里流露出贊嘆之神。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通用4篇)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版本、章、節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么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設計思路】:
現本節課的教法學法及體現的理念支撐。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數學欣賞》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數學欣賞》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簡析:
《數學欣賞》是數學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這一模塊中的內容。“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是深化學生對平移旋轉圖形的認識,是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開放式的,不同的學生允許設計不同的圖案,可以從一個或幾個簡單的圖形出發,將圖形通過若干次對稱,平移,旋轉得到一系列的圖形,形成一個圖案,這對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構想:
1.設計與觀察相結合。設計是頭腦中積累一定素材后的創造,沒有圖案的積累,很難設計出好的圖案,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利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形成的圖案,并說說這些圖案的特點是什么。在此基礎上,安排學生設計。在設計初期,由簡單到復雜,由模仿到創造,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自己風格的圖案設計。
2.設計與計算機相結合。有些圖案在方格紙上設計會影響圖案的美觀,有的甚至難以設計,利用計算機進行圖案設計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同時利用計算機設計圖案為學生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創造性活動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因此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進行設計。
3.設計與欣賞相結合。在班上舉辦“我是未來設計師”圖案設計展覽,在相互欣賞中感受圖形的美,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案
1.在優美的旋律中,教師依依展示各種圖案,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欣賞。隨后,學生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收集的圖案,再次欣賞。學生在欣賞時眼里流露出贊嘆之神。
交通與數學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
交通與數學教學目標:1、能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2、結合具體的情境,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教學重點:能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難點:結合具體的情境,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教學用具:幻燈、掛圖、小黑板。教學設計: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們知道嗎,在實際生活中,交通與數學是緊密相連的,在交通問題中有許多的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二、探索新知:(一)1、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小東從家里走道學校的兩幅圖片。如可以問:“這兩幅圖有什么變化”以發現小東每分走65米,他從家里到學校用了10分。2、學生獨立解答第(1)~(3)個問題,并組織小組交流。3、第(4)個問題,根據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用畫示意圖的方法理解題意后再解答。(二)教學中,先引導學生觀察票價表理解題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圍中票價是固定不變的,然后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最后組織交流,讓學生在小組或班級中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三)先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然后組織交流。其中的第(2)個問題可將計算各條路的長短與觀察路的長短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得出最近的路大約有“280+150+190=620(米)”。三、實踐應用:請同學們看書53頁第4題,互相交流一下,你知道了哪些路標?如果學生回答有困難,可以作為課下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調查,搜集。教師做好安全教育。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