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教案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欣賞,評述)
單元總目標:
1, 從古今中外的優秀繪畫作品中,體會到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勞動是許多畫家經常表現的重要題材之一.不同時代的畫家通過勞動題材所表現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性的高低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通過欣賞,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過對表現勞動題材的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單元課時:
本單元分2課時教學.
活動安排:
◆觀賞與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所表現的勞動的性質和情節
* 你對作品所表現的勞動場景有什么感受
* 你對作品中人物的勞動心情和態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與研究:
* 你對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時代和社會特點嗎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要表現的主題
◆討論與解釋:
*你從這些表現人類勞動的美術作品中獲得了什么樣的審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對勞動有什么不同的態度和感情
◆體驗與評價:
*你對人類勞動的意義有什么體驗和聯想
*你對"勞動創造世界"有什么體會和看法
活動一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上)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準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 通過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
七年級美術上冊教案全集(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級美術上冊《我為校園添色彩》教案(精選7篇)
人教版七年級美術上冊《我為校園添色彩》教案 篇1
單元總目標:
通過對學生裝、校園環境藝術品的設計與模擬制作活動和校園規劃模型的設計索利用各種藝術方法與藝術手段美化自己的形象、美化校園環境、創設人與環境的自然和諧情境,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校的情感,以及發現美、創造美的愿望,同時在活動中提高綜合運用多領域知識、技能的能力。
單元課時分配建議:
本單元內容可分3課進行教學,共用5課時完成。
第1課 學生裝設計與模擬制作(1課時)
第2課 校園環境藝術品設計與模擬制作(2課時)
第3課 校園規劃模型設計制作(2課時)
活動一
課題:學生裝設計與模擬制作
學習領域:綜合探索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裝的設計與模擬制作練習,了解服裝設計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著裝美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創新意識。
活動安排:
設設與展示
1、畫一幅學生裝設計圖,寫出設計思路,還可以用你小活中的材料試著做一件模擬學生裝。
2、利用自己設計的學生裝開—個學生裝發布會。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服裝設計作品欣賞投*或多媒體課件;人體模特圖投*及與之配套的數套服裝圖復合投*;預制供學生疊加粘貼服裝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體模特剪影圖;請數名同學課前穿好大小合體、款式新穎、色彩搭配協調的學生裝以備課堂表演供同學欣賞、參考。
◆學生準備學具:搜集若干服裝設計效果圖、照片等圖片參考資料;鉛筆、彩色水筆、各色布頭或彩紙,剪刀,膠水等。
人教版七年級美術上冊《我為校園添色彩》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七年級美術上冊《我為校園添色彩》教案 篇1
課時:1課時
課型: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通過校服的設計與模擬制作練習,了解服裝設計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著裝美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的服裝設計知識進行設計練習。
教學難點:服裝設計過程中把握大體比例
課前準備:
教師教具:服裝設計作品欣賞投*或多媒體課件;人體模特圖投*及與之配套的數套服裝圖復合投*。
學生學具:搜集若干服裝設計效果圖、照片等圖片參考資料;鉛筆、彩色水筆、各種布頭或彩紙,剪刀,膠水等。 一、導入
同學們,學校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地方,大家想不想使我們的校園變的更加美麗多彩呢?(生答:“想”)那么讓我們獻出智慧與熱情,為我們的校園添色彩吧。
1、學生討論“如何為我們的校園添色彩”這課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請數名已準備好的學生“模特”進入教室進行服裝表演。
3、師生討論:購買服裝時如何進行選擇?
學生裝應該具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各抒已見)
學生回答:顏色比較鮮艷的、寬松休閑的、適合運動的。有的喜歡顏色比較素淡的、比較合身的衣裙等等。
學生裝的特點:寬松休閑、適合運動,顏色搭配適中。
二、新授
1、投*及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欣賞服裝設計作品,介紹服裝設計過程的幾個環節:
(1)、服裝的款式造型設計:從整體入手,用簡單的幾何形概括的把握服裝的廓形,要與人的職業、身份相實用。
(2)、服裝的色彩設計:服裝的色彩要與人的膚色、發色成對比或調和的關系,也要考慮到人的職業、身份相適應。常用的搭配方法有同種色組合、類似色組合、對比色組合。
七年級美術我的故事(精選2篇)
七年級美術我的故事 篇1
一. 設計理念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意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通過現代化多媒體課堂教學,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和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除了本學科(美術)外,同時還涉及了文學、歷史、德育等學科,強調跨學科的、建立在各學科之上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湘版〈美術〉教材七年級上冊中的第2課: 〈我的故事〉,是按照國家美術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設置。在現代生活中,卡通已成為表現生活、表達情感的一種流行的大眾文化。它以其鮮明的主 題、典型的形象、幽默風趣的造型、簡潔而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生活,深受青少年的喜愛。基于學生的興趣、需要與能力的考慮,本課主要用卡通藝術形式來表 現學生自己的生活,描繪“我的故事”。
三. 學生分析
本課學習的對象是初中一年級(七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是從小看著卡通動畫片長大的,他們特別喜歡卡通故事,喜歡卡通形象,也喜歡畫卡通形象,所以本節課很受學生歡迎。
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通過卡通畫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卡通畫的主要特點,幫助學生提高觀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對文化、歷史和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
七年級美術《吉祥結》說課稿
說課,就是教師備課之后講課之前(或者在講課之后)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及其依據面對面地對同行(同學科教師)或其他聽眾作全面講述的一項教研活動或交流活動。下面是一篇關于七年級美術《吉祥結》說課稿的范文,供大家參考。
各位評委老師:
我上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美術《吉祥結》,下面我將從以下幾點說起。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湘版七年級下冊《中國結》。
2、教材簡析:這節課集欣賞、工藝制作于一體,表現內容豐富,工藝制作韻味十足,具有特色。通過本節課的工藝制作,使學生了解有關中國結的文化內涵,知道中國結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且因其形、意而名揚天下,充分體現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使學生感受到濃郁的民族氣息,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熱愛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吉祥結是中國結基本打法中的一種,制作起來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因此我把“吉祥結”的制作方法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整個制作過程中,“拉內耳”是個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不僅要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而且使他們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要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為此,結合本節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有關中國結的歷史文化。
②能力目標:使學生會比較熟練地打吉祥結,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蘇少版七年級美術教案第4課 又畫又做又印
第4課 又畫又做又印
教材分析
紙版畫《又畫又做又印》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學習內容集手工與繪畫為一體、畫、刻、剪、撕、貼、印等技法的綜合運用,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并養成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紙版畫比木刻版畫更易于學生操作,制作工具較為簡便:紙材有卡紙,吹塑紙,或者用廢舊的包裝紙盒代替;可以油墨印制,也可以水粉印制-刻版工具可以用剪刀、竹片,或者用手撕。特殊技法的運用:樹葉、紗布、棉線等實物粘貼,既省時省力,又效果突出;把紙版揉皺,厚薄、軟硬紙材結合還可做出蠟染、石刻等不同的肌理效果。
紙版畫制作過程具有隨意性游戲性,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尋找和嘗試不同的材料來制作底版,發揮想象力,大膽地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紙版畫很容易出效果,學習結束可以出一期紙版畫作業展,展覽讓學生獲得一種成功感,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感悟紙版畫材料的質感和藝術美,體驗造型的樂趣。
②技能目標:運用多種材料制作紙版畫,學會制作方法,提高造型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耐心細致的學習品質。
③情感目標:欣賞優秀范例,啟發創作思維。在評論作品中提高視覺感受力及語言表達力,培養互相尊重、互相接納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常規的制作方法。(第二課時)多種技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紙版畫黑白灰層次的表現。
(第二課時)線條、形狀、空間、肌理等造型元素的理解和運用。
建議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靜物,風景紙版畫;第二課時:人物紙版畫。